一项全新赛事如何拉近奥运与年轻人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5-01-01 09:37:05 来源: sp20250101

  “Lith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柔软的、轻盈的”。5月19日晚,亓祥宇的昵称“Lithe-ing”代替本名出现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的官方成绩中,这个“渴望在舞台上轻盈展现自我”的中国霹雳舞小将以1∶2的比分惜败于荷兰选手LEE,获得男子霹雳舞银牌。

  “霹雳舞者都喜欢大家叫他们的昵称,因为这是靠个性和实力赢来的。”霹雳舞裁判麦克斯·奥利维拉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作为将在巴黎首次亮相奥运会的新兴体育项目,霹雳舞和其他体育项目截然不同,仅此细节足以说明其独特,“瞧,霹雳舞正在让奥运会变得不一样”。

  和霹雳舞一同加速改变奥运会的,还有自由式小轮车、滑板和攀岩等项目。5月16日至19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以下简称“OQS”)首站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4位运动员齐聚上海黄浦江畔,争夺这4个新兴项目的150余个奥运参赛席位。

  除了顶尖运动员的较量外,现场更像一个融合体育、艺术、音乐和时尚的城市体育节,“奥运会”正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年轻人。

  OQS是由国际奥委会全新创立的赛事。“这是奥林匹克议程改革的结果。我们正在推动体育运动更城市化、更年轻化、更包容、更可持续,并体现性别平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这一全新赛事让大家窥见国际奥委会想象中的现代奥运会的样子,“目前,上海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步,巴黎奥运会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我们是如此接近奥运会

  “中国大获全胜,这是一个不负期望的结果。”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期间,巴赫观看的第一场比赛就是女子小轮车决赛。最终,中国选手孙思蓓、孙佳琪和邓雅文包揽前三。

  作为3个女孩的外教,39岁的“传奇车手”丹尼尔·德尔斯称“这是姑娘们的大日子”。他表示,即便这一项目自2017年才在中国开展,但中国选手的进步速度让他有信心“在奥运会上取得胜利”。

  “在多个项目上,中国运动员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巴赫强调,“5年前,我们在这些新兴体育项目的赛场上很少见到中国队员的身影,如今,我们看到许多中国运动员不仅能够参与到比赛中,还能够顺利晋级,并且有可能拿到奖牌。可以看出,这些运动在中国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

  本站OQS,速度攀岩同样成为中国年轻人的舞台。20岁的周娅菲以6秒54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女子项目冠军,这是她第一次在世界级大赛中站上最高领奖台,而她2023年刚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另外两名00后选手伍鹏、王欣尚分获男子项目第二、三名。

  霹雳舞赛场,2005年出生的小将亓祥宇以亚军收官首站赛事,可在主场舞台上“玩开了”的状态,让他对通往巴黎的道路增添了信心。战胜亓祥宇后,荷兰选手LEE表示,“我必须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我认为他是整个周末最难对付的对手,以前我很少和中国选手对决,但这次很开心看见他们取得那么大的进步”。

  拥抱、击拳,为对手的进步喝彩,算得上OQS赛场上多项潮流运动最常见的画面。男子碗池、街式滑板双修的美国选手贾格尔·伊顿表示,大家的水平都非常高,这样的赛事彰显了奥运会的力量,“高水平的比赛将让奥运会变得更加伟大,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而男子碗池滑板冠军、美国选手塔特·卡鲁则注意到更年轻的粉丝的到来,“现场的滑板互动区,看台上有很多年纪很小的粉丝,这样的体验将对他们影响深远,我小时候就是因为看到精彩的比赛才开始玩滑板,相信之后,会有很多中国小孩也拿起滑板。”

  在滑板项目上,中国男子选手无人进入决赛;女子滑板街式项目决赛中,崔宸曦和曾文蕙最终分列第五和第七位。“我们正努力拉近和世界高手的距离。”曾文蕙表示,OQS的设置让选手都十分“饥饿”,大家纷纷“祭出大招”,“绝不会为了求稳牺牲挑战难度”。

  “不同于单项赛,本站比赛汇集了多个非常年轻的项目,让人提前感受到奥运的气氛。”战胜伍鹏的印尼选手韦德里克·莱昂纳多表示,“我在上海已经提前感受到巴黎的能量,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一张白纸上的奥运笔迹

  “如果满分是10分,我会毫不犹豫地打10分。”对于OQS在上海首秀,巴赫给出高度评价,“上海为这一全新奥运赛事树立了新标杆”,他透露,“我们选择上海不是巧合。”

  如果把OQS看作一张白纸,第一笔为何交给上海完成?对此,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副部长皮埃尔·弗拉特·巴迪表示,上海是充满活力的体育之城,有丰富的国际大型赛事筹办经验,“例如F1大奖赛、网球大师赛及各单项世锦赛等”。且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他发现,“上海有非常强烈的愿景,这种愿景和国际奥委会高度一致,就是要让体育来到人们身边”。

  据组委会官方数据,4天赛事入场观众达4.5万余人,18岁以下观众占比30%,18-45岁观众占比58%。“这是一份年轻的答卷。”上海市体育局竞赛处处长刘琦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去年2月,经中国奥委会推荐,上海启动首届OQS申办工作,同时已经在为筹备作准备——即便有丰富的国际单项赛事办赛经验,但面对一个服务新兴项目且完全创新的赛事,上海依然需要摸索过程,“既要创新又得参照奥运标准,难度不亚于一个小型综合性赛会”。

  同样,国际奥委会也在探索。“一个细节通常要开好几次会议反复确认,例如设立观众站立区,就是为改变赛场氛围坚持的结果。”刘琦透露,服务新兴项目带来的挑战在于,要深入了解这些项目的文化和运动员习惯,她提及修改多次的流线设计,“原本运动员和观众等分流非常清晰,不会产生交集,但以滑板为例,运动员有强烈的互动需求,不能将他们和人群分隔太远,甚至有的选手不乘坐赛会班车,自己滑着滑板就来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安保计划更加灵活”。

  按照设想,OQS是一项集体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节日型赛事。这就要求组委会打破传统办赛思维,在服务竞赛的同时,打造一个“城市体育节”。

  “最初,我们的方案偏向比较传统的文艺演出,但这和国际奥委会对‘体育节’的想象有距离。”参与城市体育节工作的谢君艳透露,为了真正把体育以“生活方式”呈现,导演要求团队成员把4个运动项目全体验一遍,并到4个运动协会深入调研,“抓住4个项目的DNA”,最终才确定在赛期打造“五大圈”体验区,包括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和攀岩的展玩圈,以及主舞台嘉年华欢乐圈。同时,将体育节的预热时间拉长到1个月,从4月中旬就开始在长三角地区,开展针对4个竞赛项目的线下推广活动,包括举办表演赛、组织现场体验、展演快闪等。

  借助OQS,上海的4个运动协会进一步激活,成为打造体育节的重要力量。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举办一次性的赛事不是我们的初衷,更多的应该厚植在年轻群体心中,让他们能够参与到4个项目中来”。

  “几个项目的票都卖得很好,最快被‘秒杀’的是攀岩决赛。”在刘琦看来,售票情况可以反映出几个项目在上海的群众基础,“攀岩票卖得快跟近些年上海攀岩馆迅速增加息息相关”。她认为,通过一场赛事可以窥见今后上海体育发展要补齐的空间,“要满足年轻人参与体育的需求,没场地不行”。

  “早在20世纪末,上海就已经落成了第一家攀岩馆,目前,上海经营性的攀岩场所接近90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祁伟表示,尽管攀岩已经成为上海最热运动之一,但很多观众仍是借助观赛机会,到OQS现场的攀岩互动区才解锁了第一次攀岩体验。“以前我们看体育赛事都是作壁上观,但在潮流运动中,互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赛事、运动员都应该俯下身子去推广项目,这是未来的趋势。”

  在上海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孙喆看来,OQS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展现城市街头运动的最佳时机。“看着商小宇、亓祥宇他们代表中国冲击奥运资格,街舞队的孩子可以想象自己未来成为运动员的样子,训练都变得很主动。”他表示,“入奥”为霹雳舞赋予了更持久的生命力,近些年不同层级的赛事也不断增多,“这次能近距离观察OQS,我们学到了很多符合项目规律的赛事方法和经验,这对基层协会来说非常宝贵”。

  除了激活项目协会,OQS也成为赛事公司成长的平台。“两家公司扛住了4个项目的考验,只有它们成长了,上海才能在未来承办更多高标准的赛事。”刘琦表示,2015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用10年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宏伟愿景离不开可靠的执行者,尤其是人才。

  为此,上海体育局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在OQS的各个部门担任联络员,“很多人是白纸一张,连全民健身赛事都没办过。”刘琦表示,但要敢于给年轻人高水平的“试炼场”,“一年不到,很多人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他们就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财富”。

  被体育文化节搞得“满脑子各种音乐节”的谢君艳曾是女足运动员,退役后在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负责团委及人事工作,当走出办公室回到比赛场,她深刻感受到新兴项目的影响力,“这些项目看似小众,但能迅速集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展现出体育的热血”。她未曾想,有一天自己是以办赛者的身份感受“奥运会”3个字。

  学习珠宝鉴定的楼元廷因喜欢上海申花足球队考入上海市体育局,在行政岗位上的他因OQS成为“最了解OQS场地的人”。250多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从赛事小白蜕变为掌握场地设计、搭建和运营全流程的“专业人才”。在工作中,他真实感受到国际奥委会对绿色、可持续概念的践行、对吸引年轻人的用心,他期待这段时间的积累可以用到今后上海举办的其他赛事中。

  “以前看奥运会觉得很神秘,但7月看巴黎奥运会,我想了解他们的场地、文化节等是怎么做的,关注我们做过的东西。”楼元廷表示,更重要的是,经历OQS,周围同事已经成为这几个新兴项目的粉丝,“我已经记住了冠军的名字,奥运期间,我会跟别人说,之前在上海,我保障过他”。

  本报上海5月2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