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58:08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广州9月14日电(李京统)近日,在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就如何培育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如何创新发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机制等问题接受 中新网 采访。
佟丽华。李京统 摄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进入数字时代,网络带来了未成年人学习、娱乐、社交、参与社会生活等内容和方式的全面变革,开始越来越全面地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不论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还是犯罪预防,网络都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佟丽华表示,要充分认识网络快速发展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的新挑战。
“当下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不仅将影响着他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佟丽华说,未成年人只有参与数字时代的建设,才能发展出数字时代的素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是让未成年人与网络隔离后的保护,而是要在与网络亲密接触中、在数字时代建设中的保护。
谈青少年网络沉迷:
需要更加丰富的线下活动
今年8月1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县域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调研报告》,其中的问卷调研显示:被调研未成年人上学期间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有将近50%,超过5小时有32.04%;周末和节假日平均每日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有将近80%,超过5小时的将近64%。
网络沉迷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此,佟丽华表示,这不仅仅是单纯网络的问题,还涉及到线下的问题。由于缺乏便捷的休闲运动场所和丰富多彩的线下休闲运动,很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就会非常突出。
“不让孩子上网,那么你让他干什么去。”佟丽华说,需要丰富线下休闲运动场所的建设,以及线下活动的设计。
“同时,线上也需要增加更多孩子喜欢的、健康的、优质的内容。”佟丽华举例称,为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和人身安全而建的“青少年模式”,却很少有未成年人使用。为什么?有未成年人就反映说“没意思”,因为有些平台一旦打开了“青少年模式”,很多原来可以看到的科普纪录片或者动画片,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些很低幼的动画视频。
谈线上猥亵:
施害者往往比孩子的父母更“善解人意”
除了网络沉迷,网络社交带来了包括性侵害、网络欺凌在内的各种安全风险。
对此,佟丽华表示,网络中的一些施害者往往比孩子的父母更“善解人意”,所以他们才容易在网络上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孩子在老师和父母那里接受到的可能更多是教育、批评,让孩子感觉不被理解。
佟丽华说,由于线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健全,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专业服务和帮助,未成年人受到与网络相关的侵害时当然也不知向谁求助。
“当前我国在相关立法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时明显偏重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和发展权重视不够。”佟丽华认为,应该加强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统筹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优势,创新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机制。
谈网络保护新机制:
平台企业应该担负更多责任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我国的立法和政策是走在前面的,但是我认为一些平台企业做的还不够。”佟丽华提出,一些大型平台企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应该担负更多责任。
佟丽华认为,大型平台企业在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规制度体系时,至少应当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构建起平台内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大型平台企业内部部门林立,未成年人相关工作往往处于边缘状态。只有建立起主要负责人牵头协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才能推动平台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运营等各阶段全面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二是建立便捷、有效、公平开放的未成年人保护投诉机制,及时公正处理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相关投诉。三是积极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主动开展更多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具体工作。
最后,佟丽华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变革的时代。时代在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保护也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要勇于正视这种挑战和机遇。研究和把握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创新发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才能全面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