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年长城“活态”传承

发布时间:2025-01-10 14:55:40 来源: sp20250110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居庸关长城。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走进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的蟠龙山长城文化景区,沿途依山就势装点的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牌,色调统一、内容丰富。打开手机扫一扫解说牌上的二维码,关于这段长城的历史背景、知名历史人物、建筑构造、修缮故事等内容,就以悦耳的声音播放出来。

长城北京段自东向西蜿蜒经过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着力推动长城遗产保护、价值挖掘、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方面工作,整体提升沿线各区长城保护管理水平、提振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长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古老长城焕发出时代新貌。

如今,长城北京段的“家底”进一步被摸清,新增的长城遗产点位未来将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的重要支撑,为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的建立添砖加瓦。

“在十多年前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对北京地区早期长城资源进行了更加深入、全面的挖掘和整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卫伟说,“我们新发现不少长城遗产点位,一系列研究成果对北京地区早期长城资源形成有效补充,提升了长城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据介绍,北京持续创新保护手段,为长城本体保护以及价值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比如,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长城开展监测,分析长城振动、变形等信息,为长城的保护提供风险预警;尝试将载重无人机、便携负重装置等高科技产品运用到长城保护实践中,提高保护效率等。

长城碑刻遗存是研究长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出自北京延庆区的50多块长城碑刻、上千字碑文借助微痕提取数字化技术,呈现出更多关于长城修筑以及地方历史、吏治、民俗等信息。

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沉浸式展览以及旅游项目赋能长城文化内涵的展示阐释。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北京在实施长城抢险加固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突出“长城文化+”概念,打造高质量的长城文旅融合片区,加强长城历史文化的展示阐释。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居庸关云台是元代过街塔的基座,由汉白玉石砌筑而成,台顶四周为雕花石栏及排水石雕螭首。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居庸关云台通过多媒体和数字化手段‘活’了起来,观众能够‘穿越’到各个年代,真切地感受从云台经过的车马人流,沉浸式感受云台的石刻艺术魅力。”

八达岭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荣欣锋介绍,八达岭长城景区近年来结合夜游活动的开展,推出古装互动体验、开城仪式、木偶剧巡演、古风快闪、魔术互动、国潮京剧、国风乐队演出等活动,通过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网红”打卡点,满足游客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长城脚下的村庄,在长城游的带动下焕发新生机。走进位于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脚下的古北口村,仿古院门、青砖灰瓦……一幢幢民居经过改造后令人赏心悦目。一些民居外墙上,粉刷有与长城相关的古诗词、历史人文介绍、当地的非遗习俗等历史民俗文化知识,吸引游人驻足观看。

“我从小就在长城脚下长大,见证了长城周边的发展变迁。”御道山居私汤民宿创始人祁迹说,“随着长城历史文化的挖掘、长城游的热度升温,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如今,民宿提供当地非遗小吃制作、汉服体验、研学讲解等服务,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古北口镇在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带动下,实现了乡村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激活。”古北口镇副镇长陈如说,“我们将长城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及文物古迹资源‘串珠成链’,多条精品旅行线路自推出后,就热度不减,古北口长城正在成为一个感知长城的极佳课堂。”

(据新华社电  记者罗鑫)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