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传情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4 07:39:43 来源: sp20241124

  2月6日,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欧洲新春巡演德国汉堡站音乐会现场,观众起立鼓掌欢呼。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琵琶演奏家赵聪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演奏。

  中央民族乐团青年笛箫演奏家丁晓逵在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演出。   以上图片均为李想摄

  2月2日至2月20日,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欧洲新春巡演成功举行。乐团走进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汉堡、柏林、杜塞尔多夫、德累斯顿,波兰华沙和匈牙利布达佩斯,将古老又青春、民族又世界的中国民乐带给现场上万名观众和云端数十万收看者,收获了如潮的掌声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一切让我感动,启发我进一步思考中国民乐所蕴藏的民族性、现代性和国际性,探究中国民乐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方面的独特价值。

  共通的情感

  作为中央民族乐团品牌音乐会之一,《天地永乐·中国节》以时间为轴,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诠释中国年节文化,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为主题,用音乐表现四时之美,讲述传统时节寄托的中国人的情感与人生体悟。

  这种音乐语言既抽象,又生动真切,观众从音乐中清晰地“看”到“人”,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天地永乐·序曲》蓬勃热情,春回大地的喜悦扑面而来,洋溢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清明·青青思念》笛声响起,众人于烟雨袅袅中寄托清明时节的慎终追远。《中秋·云清风舞》在管弦乐团的烘托下,用二胡倾诉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游子思乡情,勾画着万家团圆时的人间欢喜,传递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追问。《冬至·福吉天长》突出琵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3个乐章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对美好明天的祝福。

  半个多月的演出中,绝大多数观众是外国人。一曲终了,大家自发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演出结束,人们集体起立欢呼,令人震撼——我们知道,大家不仅听懂了中国民乐,而且被深深打动。“中国音乐情感丰富,今天音乐会上的作品让我感到自己正被爱包围,非常美好。”观众的话让我感动,知音如是。

  为让欧洲观众更好地理解曲目,我们此次特别邀请奥地利戏剧表演艺术家罗伯特·迈尔担任德语地区演出讲解。他幽默诙谐地与观众互动,讲述屈原、牛郎织女、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也将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娓娓道来。他的讲解拉近了观众与《天地永乐·中国节》的距离,让这次巡演更加立体生动。为了扩大传播,我们还与古典音乐在线平台美迪奇合作,对德国汉堡站的音乐会全程录制播出,收获了更多国家的观众。

  此次欧洲巡演,我们在编曲配器上更加突出中国民族器乐的技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力。笛箫、二胡、古琴、胡琴、笙、阮、琵琶……不同曲目突出不同器乐,同时追求配器和谐。有观众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中国’的音乐会。通过主持人介绍,我认识了这些乐器,它们独特的音色带给我与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完全不同的感受,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乐迷了!”“我和朋友们一直为中国音乐家鼓掌。你们的音乐感染力很强,令人沉醉!”……来自观众的热情心声、提前售罄的演出门票、不断的返场表演,都令我们更加确信音乐无国界,中国民乐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在世界面前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融合的魅力

  以艺术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音乐大有可为。此次欧洲巡演,中央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等多个享有世界盛誉的古典音乐厅奏响音符,让当地观众产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兴趣和热情。“我听得热泪盈眶!3周后我就要去中国了,这场音乐会如同旅行的开端。”“虽然我们有贝多芬、莫扎特,但你们是如此特别、如此美好,我们很庆幸今晚来到这里!”“我最近刚从中国回来,这场音乐会让我感受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各种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无比美妙。我闭上双眼去聆听、去分辨中国音乐的独特调式,太震撼了。”华夏之音如同文化使者,润物无声,将人们与中国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今年正值中国和波兰建交75周年、中国和匈牙利建交75周年,《天地永乐·中国节》在波兰、匈牙利的演出恰逢其时。在波兰华沙国家爱乐音乐厅,我们邀请4位肖邦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共同演绎《春节序曲》。作为返场曲目,波兰萨克斯表演艺术家、肖邦音乐学院副校长古斯纳与乐团共同演绎《茉莉花》,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此次巡演能够让中国民乐自然而然地走入欧洲观众的耳中、心里,源于我们对融合中西文化的探索,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肥沃土壤。中国与西方审美各有特点。以绘画为例,以西方审美标准来看,透视、写实是一种美;以中国传统审美为标准,线条、留白是美。二者没有高下之别,且存在交集,这就凸显了融合的必要,也使艺术引发共鸣成为可能。为让中国民乐适应中西两种审美体系,我们尝试加强交响乐和民乐的融合,对外国听众而言,熟悉感和陌生感并存。

  在与外国音乐家交流时,对方往往惊讶于我们手中的乐器已有上千年历史,却依然如此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技术难度。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传承中创新。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千年的传承,更因为这古老的文化至今依然生机勃勃,这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底气。要让今天的年轻人喜欢民乐,让民乐走向外国观众,需要作品更富有节奏性、融合性和技术性。此次欧洲巡演,我们邀请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他熟悉当前世界音乐的特点和趋势,对整个乐团声音的把控具有国际视角,从而令整场演出更精细、更有控制力和张力,曲目上以新创作品为主,作曲风格和技法既传统又新颖,对欧洲观众富有吸引力。

  上世纪末,中央民族乐团第一次走进维也纳音乐厅和柏林爱乐音乐厅。今天,我们重返熟悉的音乐厅,带来了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国际音乐语汇、更能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作品。奥地利《皇冠报》这样评价《天地永乐·中国节》:“音乐会以一种堪称典范的方式让人们感受中国传统乐器,聆听来自东方的音乐。”

  与此同时,我们深知民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它不是流行化的大众音乐,也尚未成为普及的音乐类型,若想使其真正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民族符号色彩浓郁的文化类型更适合通过融合手法增强其世界性和综合性,同时借助故事化表达,推动其传播得更远更广。在呼唤互信与合作的今天,期待中国民乐继续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提倡文明交流互鉴的当下,期待中国民乐不只是中国的民族音乐,亦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

  (作者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琵琶演奏家,蒋欣雨、肖颖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1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