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解行业难题 共享发展资源(经济聚焦·关注民企创新平台①)

发布时间:2024-11-24 14:19:45 来源: sp2024112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等创新平台,民营企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本版今起推出“关注民企创新平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轻薄可弯折的柔性电路板附于可折叠显示屏上,随手机开合弯折;植入柔性传感器的电动牙刷能根据压力变化识别使用场景,有效防飞溅;使用3D打印设备将液态金属涂覆于柔性电路板上,既能简化制作工艺又能节省材料……走进福建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展厅,共建企业完成的各项研究应用成果琳琅满目。

  柔性电子是将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近年来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日趋丰富。

  面对丰富的展品,研究院院长续振林如数家珍。“这都是各家企业合作的结果。”续振林介绍,为攻克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并转化应用,研究院由柔性电子行业龙头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主导发起,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联合13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参股,是一家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自2019年成立以来,研究院积极探索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有机衔接。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推动21个项目成果转化,获得专利80多项。

  校企聚合力,攻关技术难题

  近段时间,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员朱时华正忙着推进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中试工作,“实验室的测试已经通过,接下来就是在生产试验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朱时华仍记得,两年多前,研究院一家共建企业提出,在终端电子消费品生产中,下游客户出现了对压力按键的功能需求,需要通过柔性传感器将外界的受力情况转换为电信号,而当时市面上具有此功能的新材料技术被个别外国企业垄断。

  作为新兴产业,柔性电子涉及新材料、新生产工艺及其对应的设备制造等多个板块,仅靠单家企业难以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建立研究院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同时汇聚产业链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推动相关物料以及柔性电子领域的生产设备、关键器件研发。”续振林说。

  了解企业具体生产需求后,研究院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组建联合实验室,高校研究人员负责原材料开发,研究院工程师负责验证生产工艺和应用开发。历时约一年半,朱时华所在团队研发出了以纳米石墨为关键技术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并搭建起柔性压力传感器中试生产线。

  “研究院更了解企业生产需求,高校研究人员则为团队注入了研发力量。”朱时华认为,研究院与高校协同创新,拉近了实验室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企业的研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高校的创新成果也实现了有效转化。

  上下游协同,解决行业痛点

  对准位置,工作人员将一块近2米长的柔性电路板置于测试仪皮带上,设备随即检查连接器外观及电阻功能。信号灯显示合格,电路板便被自动贴上标签,进入下一道工序。整个过程用时仅30秒。

  “有了这台柔性电路板自动在线测试仪,检测环节的效率提升140%,还大大降低了不良漏失率。”弘信电子设备高级工程师肖晓军介绍,公司生产的柔性电路板多用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质量控制要求高,产品良品率是企业最关注的指标。“以前业内没有针对这一工序的自动检测设备,人工操作时失误在所难免且难以察觉。”肖晓军说。

  为解决这一行业痛点,2020年底,研究院和弘信电子、厦门市工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三方组建项目组,联合研发柔性电路板自动在线测试仪。“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坚,能够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综合效应。”续振林说。

  “在调试设备的大半年里,我们派出4位工程师常驻弘信电子的工厂,保证随时获取相关数据并及时沟通修改。”厦门市工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高雄说,以前研发新设备时,往往没有应用场景进行试验,设计的工艺参数也可能并非客户所需,容易造成时间、资金浪费。“现在有了详细精确的设备需求和测试场景,研发效率明显提升。”林高雄说。

  下游企业提供具体需求与应用场景,研究院指导设计思路,上游企业负责方案落地,知识产权归三方共有——这一合作研发模式已成为院内不少共建企业合作创新的路径。

  如今,柔性电路板自动在线测试仪已经更新到第四代,能兼容更多产品尺寸。“弘信电子已经批量购入这款设备,还有几家外地企业也前来购买,这几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随着新产品逐渐得到行业认可,林高雄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续振林介绍,研究院还专门成立了厦门柔性电子实验室,购入精密设备,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公共检测服务,目前已为20余家企业服务近300次。

  打造生态圈,形成创新合力

  “研究院的研发方向来自企业,更贴近实际发展需要,也能加速研究成果产业化。”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孔曙光认为,研究院运作机制灵活,能有效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续振林介绍,在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研究院还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厦门市柔性电子创新联合体,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同时,研究院与3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柔性电子产业发展联盟,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产业调研与行业交流,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柔性电子产业生态圈。

  面向未来,续振林坦言,为推进研究院的持续发展,还有一些潜在困难需要克服。

  新兴产业研发成本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对民营企业而言压力不小。“就拿柔性电路板自动在线测试仪来说,随着生产工艺更新,设备每6到8个月就要升级迭代一次,企业陆续投入了400多万元,接下来还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更新。”续振林说,目前研究院已落地的项目以工艺提升和技术改造为主,要取得新材料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仍需长时间积淀。

  “目前,研究院的服务对象以共建企业为主,研发需求、创新能力、产业转化等已经基本实现闭环。但同时也存在服务领域相对狭窄、研发供需未能充分打通等问题。”对此,续振林表示,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业内各界的深度合作,加强平台的公共属性,为满足行业内的共性技术需求提供更多助力。

  “未来,相关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期待政产学研携手合作、汇聚资源,进一步提升柔性电子等产业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孔曙光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4日 1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