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4:39:57 来源: sp20250110
参加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论坛的4位对话者在分享观点。 论坛组委会供图
2023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论坛日前在浙江宁波东钱湖畔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和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袁明在高端对话环节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在国际教育合作及人文交流领域,他们是深耕数十年的探索者和推动者。如今,在中国扎实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他们又有哪些新思考?4位对话者不约而同提到了3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多样性
——“维护多样性,要学会交流和倾听”
“多样性十分重要,有多样性才需要交流。”龙永图回忆起50年前求学英国的岁月。作为公派留学生,他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世界具有多样性——同学来自全球各地,要想建立和谐关系,就必须学会尊重和包容。”龙永图开始明白:世界文明是个百花园,无论教育、人文还是其他领域,都必须尊重多元,互学互鉴。
袁明和龙永图有着相似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硕士毕业的袁明远渡重洋,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对美国学者因交流的缺乏造成对中国的误读误解深有体会。
“怎么才能相互理解?”这是袁明一直思考的问题。2016年,袁明担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这是一所旨在用国际化教学方式,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人才的教育机构。此后几年间,学堂接收了82个国家和地区的780多名外国留学生。
“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母语、不同的文化……维护多样性,要学会交流和倾听,尊重不同观点和声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化教育的价值和魅力。”袁明说。
对袁明的观点,帕潘德里欧也有感触:“多样性面前,不交流就会成为孤岛,只有推进教育和文化交流,才能打开世界之门。”他以古希腊文化为例:“古希腊人热衷旅行,从世界各地学到不同文化,又通过教育将智慧代代相传,思想和文明就这样在交融和进化中结出硕果。”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她特别提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不同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需要发挥教育和文化的力量,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二:共同体
——“教育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共同体意识”
对话中,龙永图分享了一位美国歌剧教师的故事——在中国东南部一次巡回演出期间,这位教师头一次听到“知音”一词,它用来描述最了解你的人,“知”字表示“理解”,“音”字代表“音乐”。这位歌剧教师感慨:利用艺术、体育、文学等形式促进相互理解往往更能深入人心。
龙永图说:“人们往往通过政治、贸易和安全视角看待国际关系,但教育和文化视角亦不可或缺。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心相通,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龙永图的故事有关音乐,袁明则分享了一个关于美术的故事:燕京学堂2019级的美国学生雅各布,用油画手法画了一幅《千里江山图》,让这幅中国古典名作以西方美术形式再现灵韵。
“当美被传递时,传递本身就很美,这是一种超越一切的文化交流之美。”袁明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通过一个个人、一步步实际工作来实现。”
沿着“传递美”的话题,帕潘德里欧从一只花瓶谈起:“所有美学的形成都离不开教育和文化交流。希腊陶土工艺盛产美丽花瓶,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是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
“美学如此,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帕潘德里欧将话题外延拉开:“如今,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等许多共同问题。良好教育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培养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凝聚集体智慧,探索应对之道。”
探寻人类共同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博科娃一直努力的方向。这些年,她为国际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等议题四处奔波。在博科娃看来,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鸿沟,就是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鸿沟,而国际教育合作是“文化意义上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公平、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换句话说,教育是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三:青年人
——“培养更多国际教育合作的青年力量”
“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主体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青年人。”龙永图说,青年人是国际教育的主要对象,决定着未来方向。他进而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培养更多国际教育合作的青年力量?”
这个问题,袁明有一些体会。“现在的青年人都属于‘Z世代’,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袁明发现,现代青年人意识形态隔膜较少,他们关心的问题大都非常务实,比如气候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等。他们毕业后走向世界各地,形成一张全球交流网,在全球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既是一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曾任希腊教育与宗教事务部长,任内大力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希腊有许多交换生项目。通过交换生之间相互学习,可以减少我们的思维定式和偏见,拓展视野。”帕潘德里欧特别提到了希中两国青年人的交流:“我们邀请许多中国青年来希腊学习,一起讨论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种文明相碰撞,不断激发两国青年的智慧火花。”
博科娃也同意帕潘德里欧的话:“投资产业固然重要,投资青年人更为重要。”她认为,青年人代表未来,国际教育合作可以为年轻一代提供知识、价值观和开放的思想,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与和平的未来。
博科娃坦言,国际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还存在不少挑战:“数字化时代,青年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这无疑增加了培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难度。”
对这个问题,龙永图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乐观。他说:“目标都是一步一步实现的,需要每一位参与者、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机构做出努力。聚沙成塔,我们就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让全世界人民成为彼此的‘知音’。”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