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紧急部署春节期间商品稳价保质工作 紧盯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守住安全底线

发布时间:2024-11-21 20:21:16 来源: sp20241121

  本报记者 万静

  春节临近,又到了我国一年一度消费的传统旺季,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为做好春节等节假日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新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紧急部署开展春节等假日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的稳价保质工作,围绕节日消费热点,建立食品、工业产品、生活服务、药品四大类监管清单。同时紧盯春节等节假日消费热点,加强价格波动监测;强化价格监管执法,稳定市场价格水平;严把食品和质量安全关,守住消费安全底线。

  紧盯民生消费热点

  加强价格波动监测

  2024年元旦、春节,对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一方面近期强雨雪寒潮天气频发,另一方面是疫情结束后消费市场的巨大反弹,都对市场秩序、商品价格、食品安全等各领域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在1月最后一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蒲淳说,为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新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部署工作:

  首先,紧盯元旦春节消费热点,加强价格波动监测。盯紧“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火炉子”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围绕节日消费集中的米面油菜肉蛋奶、年夜饭预订、文化娱乐、酒店住宿、交通物流,及寒冷天气带来的药品、能源需求增加,做好线上线下价格监测及跟踪分析研判。

  其次,强化价格监管执法,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密切关注前期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预估可能影响市场秩序的潜在风险,提高市场巡查频次,切实加大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力度。

  第三,严把食品和质量安全关,守住消费安全底线。充分发挥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作用,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精准防控风险,坚决杜绝销售过期、腐败变质、假冒伪劣等问题食品,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加大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以产业集聚区、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为重点,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强化质量监督抽查,实行“台账式”管理,切实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其实从2023年12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就已经开始部署2024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的稳价保质工作,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高度重视近期强雨雪寒潮天气对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和质量的影响,做好分析预警和风险研判;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商品供应短缺等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加强巡查检查和统筹调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生活需求,切实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质量安全。

  与此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结合本地消费特征,充分利用梯次监管工具箱,综合运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行政执法等方式,通过上线“价格收费行为监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召开“商超百货价格政策提醒会”,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燃气器具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引导市场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

  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6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检查人数48.11万人次,检查单位32.21万家。其中,价格领域立案数量252件,已处罚案件数量80件,罚没退金额达53.36万元。产品质量领域立案数量1108件,已处罚案件数量279件,罚没金额262.47万元。食品安全领域立案数量2681件,已处罚案件数量2197件,罚没金额1074.51万元。

  平台聚焦五个责任

  推进网络交易合规

  现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选择的模式,特别是每年的双十一、春节等重要节庆期间,网购交易量总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此,加强对网络购物消费市场的监管成为近年来执法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为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营造元旦、春节期间公平有序的网络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3年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规范“两节”期间网络交易行为合规推进会,对头部零售、在线旅游平台企业“两节”期间经营行为作合规指引,督促相关平台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主动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提出,各平台企业要聚焦“五个责任”,加强“两节”期间网络交易合规管理:

  落实好平台管理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公示平台协议规则,强化商品和服务信息审核,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遏制虚假宣传、流量造假、侵权假冒等破坏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落实好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和关切,妥善处理消费纠纷和平台内商家投诉,不得通过“霸王条款”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落实好重点商品价格稳定责任,加强对米面油菜肉蛋奶、地方特色食品、文化娱乐、酒店住宿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的价格监控和分析,主动管控异常定价行为,严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

  落实好食品安全和重要产品质量责任,以大宗食品、节日时令食品、“一老一小”消费品为重点,加大抽检排查力度,建立健全源头追溯机制,坚决守好食品安全底线,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落实好应急处置保平安责任,依托平台大数据优势,加强对人民群众出行的合理引导,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

  为落实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要求,切实保障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平台企业等各方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自2023年6月起,就部署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优化平台协议规则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年底,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引导854家平台企业对协议规则进行全面自查,帮助平台企业补充协议规则982个,督促指导平台企业修改优化协议规则2698个。专项行动的开展,有效规范了平台协议规则不公平、不合理、不清晰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平台内经营者的活力,切实增强了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了平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据蒲淳介绍,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首先要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地方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推动落实“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和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制度,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企业依法依规配备食品安全员和食品安全总监,建立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实现问题发生后能够真正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

  其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体系。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修订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出台食品安全配套规章16部,发布食品补充检验方法87项、快检方法49项,为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第三是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优化特殊食品注册管理流程,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现场核查,严把准入关口;全面实行风险分级监管,配套制定监督检查要点表,加密高风险食品及企业的检查频次,指导地方加大抽检监察力度。2023年市场监管全系统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03.49万批次,不合格率2.72%,较去年下降0.14%。

  最后,在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办力度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3.45万件,其中免予处罚的案件3.35万件,案均罚款金额0.49万元,呈现下降趋势。

  “这既反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力效果,也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优化执法方式,这一结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蒲淳说。(法治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