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6:04:37 来源: sp20241105
杨素秋在碑林区图书馆。 宋 璐摄
图书馆内的书画展览区。 宋 璐摄
“在虚拟化社交渐成趋势的今天,我们确实还是需要图书馆这样一个物理空间,加强社群联系,把阅读往前、往实再推进一点。”这是杨素秋前不久在知乎第十届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上的发言。
4年前,杨素秋暂时离开任教多年的陕西科技大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担任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期间,她主持建设碑林区图书馆,并撰写文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该书于今年初出版,收获众多好评。在书中,杨素秋细数图书馆的建设历程,分享了她对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的认识和见解。
成为“公共选书人”
“在校任教多年,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杨素秋,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文学和美学课程。2020年,她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筹建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成了她的主要工作。
接手项目之初,杨素秋发现这座即将建设的图书馆,选址在地下、占地面积小,可容纳图书数量少,这对图书馆的选书工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书籍不仅要有质量,还要符合读者的需求,“稍微买偏了,就会有大量书籍被闲置”。
杨素秋首先从熟悉的文学领域入手,参考文学史论著,选择经典作品,随后搜集余华、刘慈欣、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畅销书作者的名作、近作,还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当地读者欢迎的陕西作家群体相关作品。关于自然科学,杨素秋则咨询高校理工科教师,参考知乎博主的私房书单,逐一选定书目。
“随着走进视野的图书越来越多,这些陌生领域的书名就像丛林中的秘密,散发着蓊郁和蓬勃的气息。”杨素秋说。
为保证书籍的质量,杨素秋密切关注豆瓣网各类别图书TOP100书单,清华、北大等高校图书馆的月度、年度榜单,以及各大购书网站实时销售总榜,不断完善图书馆的选书清单。招标过程中,杨素秋还提出“一级二级出版社占比必须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想,大量筛选排名靠前的出版社,同时也给小出版社的优质书籍留下一部分空间。
图书馆开馆后,杨素秋也没有停下新书搜集的脚步。她在微博、邮箱等线上平台广泛征集书单,线下拜访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请他们给出专业建议。同时,为了满足大众阅读兴趣,杨素秋与数十位“阅读者”对话,这些读者中有家人和朋友,有校园里的学生,也有普通的爱书市民。在不断地交流和梳理中,《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等漫画悄然上架,《那不勒斯四部曲》《正常人》等小众畅销书也渐渐走进图书馆的书库……来自广大读者的智慧汇聚在一排排书架上,逐渐充实、丰盈,开花散叶。
为什么选书如此重要?杨素秋直言,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通过摄入多种营养物质来满足,书籍所建构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为图书馆选书,不仅是为当代的读者,更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用心选书、筛选好书,图书馆责无旁贷。
提供多元阅读服务
杨素秋对于馆内各项设施的建设一丝不苟,在传统的馆内阅览、馆外借阅功能之外,杨素秋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对青少年、存在阅读障碍的特殊群体也给予了关注。
原先,图书馆的童书书单比较偏重绘本。考虑到9—12岁孩子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杨素秋特地在书单中增添了碧姬·拉贝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可怕的科学”等系列丛书。这些图书以文字为主,由浅入深且不失趣味,适合孩子们从启蒙阅读向成熟阅读的过渡。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读书、自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开始肩负起知识讲解和维持秩序的任务。平日里,“遇到语文造句问赵怡姐姐,算不出数学难题找韩洋哥哥”是小朋友们的共识。每个周末,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小林姐姐(哥哥)讲故事”更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图书馆会邀请有绘本讲读经验的人报名做“小林”,带领孩子们读书、做游戏——端午节用黏土做“粽子”,夏至一起做“西瓜”,孩子们的欢笑为图书馆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阅读存在一定障碍的特殊群体,图书馆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间视障阅读室。在这里,盲人按摩师杜斌摸到了世界触觉地图。一个个国家在他的指尖下形成了距离,落实了形状;“经度纬度”“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这些概念,在实际的触感中与既有词汇链接起来。图书馆“小小志愿者”乐乐的妈妈潘月患有眼疾,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她戴上耳机,使用“一键式智能阅读器”听完了一本书,还在软件辅助下成功使用电脑上网。
碑林区以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闻名,碑林旁的书院门街上坐落着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杨素秋认为,图书馆应当展现碑林区的地域特色,因此在馆内打造了“碑帖专区”。爱好书法的社区群众可以随时前来欣赏碑帖,游客也可以坐下来一页页慢慢翻看。同时,图书馆提供复印及电子临摹台,方便读者临摹、练习。这些探索与尝试令杨素秋感到幸福:“图书馆让行色匆匆的人们在这里相遇,形成了奇妙的链接。他们的故事在这里碰撞,为图书馆增添了独特的生命力。”
做生活的忠实记录者
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杨素秋坚持忠实记录生活。“杨素秋在挂职期间坚持写公众号推文,挂职结束能将推文集结成书,非常难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裴亚莉感叹。
裴亚莉提到的书,正是《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在书中,既能了解到杨素秋的挂职生活,也能了解她建馆过程中的快乐与辛酸。这些故事,赋予繁琐的日常工作以趣味与温情。
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谈及这个问题,杨素秋笑着说:“这本书没有固定的读者。我很高兴有图书馆工作的朋友称赞我写出了他们的心声,也有很多读者被书中的阅读故事所鼓舞。”从阅读出发,及至一座图书馆、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杨素秋希望,这些真实的讲述,能够打破人们对文化工作者既有的想象和标签,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进一步深化。
正如她的博士导师王尧教授所言,杨素秋用温婉的笔调叙述了她理想的图书馆是如何建成的,读者在其中能读到一种文化生态、一种精神趣味,它让每一颗热爱阅读的心灵产生共鸣。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