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0:27:30 来源: sp20250111
新华社肯尼亚图尔卡纳6月20日电 通讯|肯尼亚难民营里的读书声
新华社记者王冠森
窗外飞沙扬砾、阳光炙热。在建于肯尼亚图尔卡纳郡卡库马难民营的毕生希望女子中学里,18岁的女孩伊拉吉·阿基里马利正端坐在教室第一排,目光紧紧跟着老师不断落在黑板上的笔触。
2016年,为了躲避家乡刚果(金)的战火,伊拉吉和家人逃难至肯尼亚,最终落脚卡库马难民营。“爸爸失去了工作,妈妈是一名裁缝,”伊拉吉说,“我不得不成为一名难民,但幸运的是,我还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如今,家庭和身份成为驱使伊拉吉努力学习的动力。她说:“教育能改变人生,能让我在目睹家人缺衣少食时少一些无奈。”
在非洲大陆上,伊拉吉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受美西方国家全球战略、资源竞争等影响,在刚果(金)、苏丹、南苏丹等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区域性或内部冲突加剧,难民问题持续发酵,负面外溢效应显著。
“如今,非洲已成为西方国家地缘政治竞争的舞台,他们不断开采非洲的自然资源,使许多国家陷入贫困,这导致非洲境内难民人数激增。”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姆瓦尼基说。
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仅肯尼亚境内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约77万名登记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其中超过28万人居住在卡库马难民营及其周边安置点。
2014年,由联合国难民署、肯尼亚政府援建的毕生希望女子中学落成。目前,该校接纳了376名学生,她们来自南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刚果(金)、肯尼亚等10个国家。
“学校主要面向难民招生,同时招收周边地区的肯尼亚学生。”毕生希望女子中学校长约瑟芬·恩古塔说,学校希望通过教育促进年轻难民融入当地社会,并减少难民营内性别暴力事件的发生。
20岁的阿拉基尔·比奥尔·孔戈尔出生在卡库马难民营,她的父母在上世纪90年代因躲避苏丹内战逃至肯尼亚,待2021年局势缓和后,又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暂时留下阿拉基尔先行返回家园。
独自一人在难民营的生活非常艰辛,由于缺少生活必需品、没有人可以倾诉,阿拉基尔一度过着无依无靠的日子。“感谢校园使我免受安全问题的困扰,这里有免费的食物、和谐的环境。”她说,在这里可以安心学习,还能够了解校园内的多元文化。
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今年,联合国难民署强调,在声援难民的同时,还要为其困境找到解决方案。
联合国难民署卡库马办事处主任南杜里·萨蒂什表示,联合国推出了许多旨在增加难民接受教育机会的项目,以帮助他们在营地内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每个难民儿童都应该接受体面的教育。”
对阿拉基尔来说,继续深造是她的梦想。“我需要更加专注于年底的大学入学考试。”谈及未来,伊拉吉期待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的初衷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读书声、欢笑声不时在校园内回荡,阳光洒在孩子们历经磨难却依然纯真的脸上,卡库马难民营从来不缺少希望。
(责编:苏缨翔、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