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7:22:54 来源: sp20241124
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创新力量潮涌澎湃。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全国一半左右的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5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长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面对长江经济带这张宏阔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从长江上游重庆,到长江中游武汉、南昌,再到长江下游南京,总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科技创新在每一次座谈会上都是焦点:“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上个月,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提出,长江经济带要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再提“动力”,强调“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正是塑造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优势的关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特质。而科技创新又是塑造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优势的关键。
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会议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等。
眼下,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长江沿岸加速成长。一条联通上中下游的“科创走廊”加速形成,宛如横贯我国东西的一条“巨龙”,串起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龙头”——上海以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为牵引,打造以高成长性科创企业为代表的创新集群。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十余个,初步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龙腰”——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如火如荼,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梯度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湖北全域创新格局。近十年,光谷的高新技术企业从672家增至近4300家,光谷几乎以每年诞生一个千亿级产业的速度,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2023年8月26日,在武汉光谷的一家长江电气企业智能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机械臂。
“龙尾”——成渝地区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西部科学城等项目。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共聚集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15个,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科创类项目109个。
一个个创新高地加速崛起,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折射出新时代长江流域“科技活水澎湃成潮”的蝶变。
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各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以国产大飞机C919为例,前机身大部段在南昌制造,起落架系统在长沙整体装配,百余零部件由武汉一家科技企业研制供应……来自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的顶尖创新成果,合力“托举”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从长江中游向西眺望,以成渝地区为核心的创新协作更加紧密,产、学、研深度融合;向东远眺,长三角三省一市2022年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25273项、技术交易金额达186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2.5%。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点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个月,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特别对科技创新助力长江大保护提出要求。
沿江地区以长江为纽带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创新也反哺长江流域打造“一江碧水向东流”的高质量生态环境。
湖北宜昌探索岸电建设,让往来船舶以绿色电能替代燃油,截至今年5月底,长江宜昌段各类船舶累计使用岸电达2634万千瓦时,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9500吨;贵州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磷化工业精细化水平,让长江右岸最大支流乌江不再受磷化工生产基地的污染困扰;湖北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整合各地对长江流域管控的碎片化应用系统,实现省内长江百余公里流域砂石监管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
“灰头土脸”的化工厂整治了,“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等珍稀生物回来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描绘的情景,如今我们有幸身临其境。
△湖北省宜昌市,江豚在葛洲坝下游水域逐浪嬉戏(2023年5月20日摄)。根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2月28日公布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上一次科学考察相比,江豚数量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江海畅流,天地广阔;大江奔流,巨龙起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定能让“黄金水道”发挥出“黄金效益”,定能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梁雅琴 范立君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徐婵、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