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发布时间:2024-11-22 12:57:07 来源: sp2024112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旨在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从政策、标准、技术、服务等方面出发,为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做出重要指示,对锻造产业竞争的绿色新优势,使绿色发展成为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有重要意义。

创新技术、调整结构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石化化工、钢铁、机械、汽车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意见》提出,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要取得显著成效,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实现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

“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优势,但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

数字技术推动产业集群将生产模式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业内专家表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在广东惠州,中国联通通过搭建共享型园区级5G混合专网,连接了70余家企业的上千台空压机、制冷机、空调等设备,在MEC平台上进行能耗优化管理,使用电量下降了15%至30%,减少跑冒滴漏3%,节能减碳效益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国华表示,技术升级和创新是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和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过程中,除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外,还应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智慧化赋能,助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补齐短板、强化弱项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

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引入节能新技术,全面提升算力网络基础设施的算效和能效。采用蒸发制冷、列间空调、人工智能功控模型算法等新技术提高运营效能,与传统大数据中心相比,节电量在400万度以上,是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算力中心。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孕育发展新机遇和塑造经济新动能的先导性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赢得产业主导权的焦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

与此同时,国家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产业集群式发展基础薄弱、高端人才短缺等迫切问题。

《意见》明确要聚焦制造业绿色发展瓶颈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解决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推动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

在刘国华看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挑战,应加大新型产业布局,提高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对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说。

培育绿色融合新业态

筑牢制造业绿色发展保障体系

走进江苏江阴某一钢铁厂区,数智中心大楼的巨幅显示屏展示着从原料码头到轧钢的全流程各环节实时数据。近年来,该厂区利用自主研发的无人值守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所降低的煤气消耗总量约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意见》提到,要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绿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供给深度融合。

“我国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但在推动制造业和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挑战。”王遥表示,一方面,不是所有数字化场景都有助于节能降碳,过度数字化反而增加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数字化与绿色协同发展之间的实践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数字产业绿色化不足、数字基础设施碳排放压力大等问题。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技术、成本和培训等障碍,很大程度限制了数字化减碳的应用效果。

在王遥看来,推动制造业和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需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并加大对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同时因地制宜推动双化协同创新。

“企业数字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战略、观念、技术、业务、运营等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数据泄露、管理混乱、照搬模仿等问题。”刘国华建议提前做好规划,如促进企业人员意识的转变、企业战略的转变,同时进行深度调研等,循序渐进,实现真正融合。

《意见》提出,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政策、标准、培育等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的重要保障,对于加快我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经济体系有重要意义。”刘国华说。

(责编:方经纶、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