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5:36:27 来源: sp20241105
时光荏苒,自担任选调生驻村锻炼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回顾这一年的光阴,我实现了从“象牙塔”到泥土地的场景转变,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历经磨砺而更加坚强。“基层课堂”的三门“必修课”,帮助我进基层村门、入百姓家门、开群众心门,真正融入乡村一线。
上好“语言课”,在“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的农家田园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言为心声,话风即人”,语言连着作风,传递感情。对于初来泥土地的选调生们,需要克服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语言沟通问题。语言不通,不仅悄无声息地疏远了与群众的距离,更成为我们推进基层工作的拦路石。因此,我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闲余时间走进田间地头听大家攀谈,从最初对“土话”、“土腔”犹如听天书,到逐渐熟悉并顺耳亲切,最终能够主动运用方言,将政策中的专业术语更多地“翻译”成群众能听懂的方言土语,让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独特表达,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能传递感情,增强信任。修好语言课,是开展基层工作的基础,理解乡村语言,用方言搭起和群众的“连心桥”,才能真正“驻”进乡村。
上好“业务课”,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本领恐慌”激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斗志。基层是培养为民服务情怀、磨砺为民解忧能力的重要领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上传下达的关键环节,承担着落实上级惠民政策、直面群众真实需求的关键环节,往往工作繁杂、困难重重,考验着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和对本职业务的熟悉程度。基层干部需做到本职业务“一门清”,真诚地为群众解读政策,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从而赢得群众信任。在基层实践历练中,我们应秉持求知若渴的本领恐慌,具备扎实过硬的业务本领,坚定为民初心、接续艰苦奋斗,用心用情用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上好“调研课”,用“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奋进状态练就“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之功。基层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需要出实招、用硬招,练就实干争先的硬作风。对于选调生而言,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既是基层工作的破题之法,也是扛起担当的有效之策。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选调生沉入基层的重点工作。随着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如何用好这个重要法宝,考验着选调生们的实干本领。要发挥好调查研究的优势,以实招实干来破解基层难题,“踮起脚尖看世界,俯下身来务实干”,将自身知识能力转换为为民解忧的实际本领。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年选调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基层之路道阻且长,上好“基层课堂”的三门“必修课”,才能在基层的“墩苗”历练中真正扎根乡村一线,锻造成长为能走进基层村门、能叩开百姓家门、能走入群众心门的新“三门”干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跑赢乡村振兴的“接力跑”,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中贡献青春力量。(作者:王佳君)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