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1:06:21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社 福州5月16日电 题:山海交响让“舌尖上的中国”更丰富多元
中新社 记者 龙敏
福建宁德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的葡萄园里,一排排塑料大棚密密麻麻,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再过不久,一部分就可以采摘上市了。”象环村党支部书记陈晓斌告诉 中新社 记者,村中的巨峰葡萄皮薄汁多、肉饱满,酸甜适中。
5月8日,在福建宁德福安市赛岐镇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这个一度被认为不适宜种植葡萄的村落,经过多年培育,葡萄种植快速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名村。而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的福安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这里盛产的巨峰葡萄已获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30多年来,福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开发利用丰富的山海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舌尖上的中国”更加丰富多元。
唱山歌,开发“森林粮库”
福建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广袤的森林,不仅是“地球之肺”,更是提供木本粮食、木本油料、菌菇、蔬菜、动物蛋白等绿色食品。如今,森林已成为福建人的第二块“耕地”。
5月9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李墩镇的天门山金线莲基地里,工作人员在培育金线莲种苗。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位于宁德市周宁县李墩镇的天门山金线莲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金线莲苗接种,而数层高的架子上种苗瓶整齐摆放,一株株金线莲在营养土里积蓄力量、茁壮成长。天门山神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光建说,金线莲先在生产基地组培扩苗,待成苗出瓶后,再移栽至林地,这样既保证了前期的存活率,又能提升人工种植金线莲的质量。
近年来,周宁县大力发展金线莲、黄精、铁皮石斛、草珊瑚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逐步建成“林养、林种、林游”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和“绿色生态+”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
开发“森林粮库”,福建2023年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229万亩,产值83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竹笋产量207万吨,居全国第一。作为产茶大省,福建茶园面积全国第五,茶叶产量全国第二。福建亚热带水果更是特色鲜明,柑橘鲜果出口量全国首位,橄榄、?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枇杷面积和产量全国排第二,龙眼、荔枝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三。
图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海域的深水网箱、渔排及深远海养殖平台。(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念海经,建“海上粮仓”
踏上福州市连江县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2号”,福建鑫茂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统锋告诉 中新社 记者,该平台长60.9米、宽32米,可抵御15级台风,并配备实时影像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所有数据均可无线传输到岸,一部手机就能随时监测鱼类生长情况及平台运作状况。
“无需大量人力,即可轻松养鱼,且深水海域水流大,藻类、浮游生物种类丰富,鱼能够在里面不断‘健身’,肉质更鲜美。”卢统锋说,“定海湾2号”能容纳20万尾优质大鱼,年产量可达500吨以上。
随着“乾动”“定海湾”等系列11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接连落户,地处闽江、敖江入海口的连江定海湾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生态牧场,年产优质鱼类近2000吨。
5月8日,福建宁德,海上养殖人员正在挑选即将上市的大黄鱼。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从“海上福州”到“海上福建”,福建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粮仓”。去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约1.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均居全国前三;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出口额73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36%,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
从山上的茶叶、竹笋、锥栗、板栗,到海中的海参、海带、大黄鱼、鲍鱼……福建念好“山海经”,广开“食”源,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初夏时节,各种时令蔬果、水产又将从福建陆续上市,畅销海内外。(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