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4:15:06 来源: sp20250104
何静成功无氧登顶希夏邦马峰后庆祝。 受访者供图
10月9日上午9点10分,无氧攀登者何静成功登顶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希夏邦马峰。至此,何静成为中国首位无氧登顶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者。
“登山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永远都有下一座山峰等待我去攀登。”何静在完成这一壮举后平静地说,“我不会沉浸在过去的成绩里,而是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只要出发,就有惊喜”
1988年,何静出生于陕西西安高陵,如今在一家企业从事科研工作。2006年以前,她没有见过高山。“我第一次去秦岭,就感受到来自山的呼唤。”她说,“山风拂过脸颊的那一刻,感到十分惬意。”从此,她一有空就去各地爬山、徒步,并且把钻研的劲头也带到了一次次攀登中。
2012年,何静第一次登顶四姑娘山,在雪山之巅感受天地广阔,心中的烦恼也随之消失。当时,何静的登山装备并不专业,连冲锋衣都是临时买的,但并不影响她成功登顶。同行人半开玩笑地说:“你很有登珠峰的潜质啊!”正是这句话,在何静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她开始向着目标努力,从四姑娘山起步,海拔5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7000米以上,何静不断向更高峰发起挑战,“只要出发,就有惊喜。”
2016年,何静第一次尝试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那是位于西藏的卓奥友峰。攀登标配是使用两瓶氧气,而何静只用了一瓶,这让她产生了无氧攀登的念头。
何为无氧攀登?大多数登山者在攀登高海拔山峰时需要吸氧,以此增强力量、保持头脑清醒。而无氧攀登意味着不能携带氧气,如果在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吸了氧,就被视为攀登无效。
2017年,她首次尝试无氧攀登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谈起这次经历,何静仍然觉得“很冲动”,“当时没有人能给我建设性的意见,我就从一些报道中研究,和前辈以及向导探讨,先从适应高海拔做起。”正式无氧攀登前,何静在海拔7400米的3号营地住了一晚,感到头痛欲裂,浑身都没有力气。“但我告诉自己,这是正常反应。既然选择了无氧攀登,那就一步一步来,慢慢走上去。”何静成功了,她逐渐找到状态并成功登顶。
这次经历极大地鼓舞了何静,更坚定了她无氧攀登的决心,“我想填补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天气不可控,但自己的心态可控”
无氧攀登对天气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风速不能超过每秒20米,气温不能低于零下40摄氏度,否则有冻伤的风险。
顺其自然,是何静的攀登哲学。“其实,我并没有把登顶14座高峰作为一定要完成的目标,我还年轻,可以慢慢来。”
虽然心态放松,但付出的努力却是百分百。她几乎每周有5天每天坚持跑10公里,骑车往返40公里上下班,还会用爬楼梯等“笨办法”来提升体能。一到周末,就负重近20公斤去秦岭徒步10小时,为登山做准备。
“一开始无氧攀登,我比有氧攀登者慢两三个小时,但慢慢地我可以超越他们了。”何静说,登山的过程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前觉得很难的事情,只要不放弃最终我都做得到。”
何静登顶珠穆朗玛峰经历了颇多波折,2021年4月抵达尼泊尔,因为天气等原因,何静直到2022年5月14日才成功登顶。
“为了进行高海拔适应,我上上下下4次。”何静说,她还在海拔7900米的4号营地宿营一晚,这是其他攀登者在适应阶段几乎不会触及的高度。真正站上珠穆朗玛峰顶,何静的内心异常平静,“天气不可控,但自己的心态可控。正是扛过了那些挫折,让我知道自己有那么大潜力,也让我拥有更积极的心态。”
“登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
2022年5月14日登顶珠峰、5月15日撤到珠峰大本营,休整了不到36个小时,何静又踏上了无氧攀登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的征程。
5月20日,何静成功登顶洛子峰,成为世界上首位同一登山季无氧登顶珠穆朗玛峰和洛子峰的攀登者。
连续的成功登顶带给何静继续挑战的勇气。2022年7月,她陆续无氧登顶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和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峰,实现74天无氧攀登4座海拔超8000米高峰的壮举。2023年,她又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5座8000米级山峰的无氧攀登。
一步一个脚印,不冒进,也不动摇,直到14座高峰只剩下希夏邦马峰。
2024年10月2日,何静抵达希夏邦马峰大本营。在进行高海拔适应时,曾经等到一次登顶的窗口期,考虑到国旗还留在大本营,她毅然放弃了。10月9日,何静带着国旗顺利登顶,也成为中国首位无氧登顶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者。“能为中国登山运动带来更多突破,我很自豪。”何静说。
家人一直是何静最坚强的后盾。“我从开始登山到现在没有一处冻伤,我的目标就是平安回家。其实,登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何静说。
结束这次攀登,何静将回归日常生活。谈及未来,她“望”向下一座山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17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