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0:38:13 来源: sp20250105
倪自放
看了近期正在上映的某些电影和即将上映的某些影片的宣传点,发现重口味的细节成为了部分影片所谓的宣传“爆点”,这些影片大部分都有所谓的贴近现实热点的策划思路,不过表现出来却成了伪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某部由著名导演执导、即将上映的影片,将“恶童当道”当成了影片的宣传点之一。在影片的海报里,“狠父”面对女儿遇害的尸体悲痛万分、欲要发狠复仇,“狼母”纵容爱子、怒目而视奋力反击,“恶童”一脸无辜与麻木,只想寻求母亲庇护。影片的预告里,两位著名演员饰演的“狠父”和“狼母”声嘶力竭地争吵、推搡、拉扯。从预告和海报可以看出影片色调灰暗,尺度较大,口味很重。
另一部由当红年轻女明星领衔主演的犯罪题材影片,爆出的预告片里的几个关键词,包括跳楼、凌迟、校园霸凌等重口味的词语,另一版的预告片给出的核心关键词则是富豪性侵,这部以聚焦自媒体为名的新片,比刚才那部影片的重口味一点都逊色。
而正在上映的悬疑犯罪题材影片《拯救嫌疑人》,则是一部定位在异国的复仇反杀类悬疑片。影片中,惠英红饰演的母亲绑架律师的女儿,手刃杀人犯,完成她疯狂的母爱;张小斐饰演的女律师为了救女儿,不惜犯罪、放弃职业;汤镇业饰演的检察官父亲为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拯救嫌疑人》虽然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国外,但极致的人设,还是让人略感不适,正如前述那部有“恶童”人设的影片定位于“灼心”一样,近期几部影片给人的观感过于“焦灼”。
这些观感上给人以重口味和“焦灼感”的影片,其实凸显了当下部分题材电影创作上的乏力,于是创作者从所谓的“社会新闻”中取材,期待用重口味的影片情节与“所谓的现实”有链接这样的优势,达到与观众情绪上的链接,从而让影片成为观众认可的爆款。只可惜,许多创作者连基本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现实题材都不会区分,拍出来的作品不仅是悬浮的“伪现实题材”,连作品的风格也是“伪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题材是相对于古代题材、近代题材、当代题材、现代题材的概念。广义上的现实题材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当前的生活出发,延伸到现代和近代进行创作的题材分类。也就是说,现实题材不仅是个时间概念,也是个创作方法的概念,没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当下为背景的创作也是伪现实题材。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则是追求细节真实、本质真实,揭示社会发展趋势,而不是通过大尺度、重口味无限制地夸大戏剧性。
从所谓的“社会新闻”中取材,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取材方法之一,但不是全部。从“社会新闻”取材的佳作有许多,比如《我不是药神》《八角笼中》。这两部作品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除了取材真实之外,还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运用,即追求细节真实、本质真实,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下,如实反映现实。观众看到真实的《我不是药神》《八角笼中》,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而是得到情绪上的升华。
给人以“焦灼感”重口味的所谓“伪现实题材”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则是走偏了,这些作品偏离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过于追求“抓马”的爽感,这样的作品包括正在上映的《拯救嫌疑人》,包括之前陈思诚创作的《唐人街探案》的早期系列,包括《误杀》系列,包括今年暑期的大爆款《消失的她》。这些作品的外部表现特点是杂糅了许多“社会新闻”,故事悬念重生,充满爽感。这些特点,也反映了这一类电影创作上的乏力,为了掩盖这种创作上的乏力,具体创作上一般借助四种外力,即“社会新闻”无节制地运用、翻拍国外成名作品、故事背景放在海外以及表现形式上突破尺度的重口味。
对“社会新闻”无节制地运用,是一种偷懒的创作方法,上述提到的某年轻女星主演的悬疑犯罪题材作品,明显地取材自近年来轰动一时的新闻。不是不能以“社会新闻”为素材,但影片中对自媒体细节的描述过于业余,让影片好像选择了一个现实题材,却没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翻拍国外IP、故事背景放在海外,更是创作上乏力偷懒的表现,《拯救嫌疑人》、《唐人街探案》的早期系列、《误杀》系列以及今年暑期的《消失的她》,都属于这类作品。陈思诚多部票房大卖的作品,就是海外故事背景加国内争议话题的杂糅,《唐人街探案》开启了这一创作思路,尝到甜头之后,陈思诚就在这条创作道路一路狂奔。
把热议的“社会新闻”放到海外故事背景的影片里,极致的重口味场面几乎成为了必选项,《拯救嫌疑人》和即将公映的以“恶童”为宣传点的某部电影,都具备了这些特点。然而,以过度重口味的形式表现“病态关系”,显示了创作者创造能力的匮乏。当下,这种借助海外IP、制造“疯狂”重口味影片的创作,不应该被业界褒扬。(齐鲁晚报)
(作者为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