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7:43:09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主角克里斯是个孤独的局外人,由于性格和个人经历,他更容易被别人掌控。”提到自己的新书《控制》,日前在接受 中新网 采访时,美国青年作家约翰·兰多夫·桑顿如是分析道。
早在十多年前,桑顿就已经开始写作。他享受写作的乐趣,但偶尔也觉得写作过程漫长,有些孤独。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语言特别美,故事也非常感人,很有文化震撼力。”
依靠细节,让故事人物更立体
《控制》基于作者的哈佛真实见闻,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PUA的故事。
主人公克里斯和路西恩同在一个宿舍,性格截然不同,前者卑微羞涩,后者很自信,是学生中的“万人迷”,在友情中,克里斯也是弱势的一方。
作家桑顿。受访人供图为了利用克里斯,路西恩经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要求克里斯去做一些事情。克里斯也分不清什么是虚假的关心,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一步步走进路西恩的掌控之中。
“克里斯是个非常孤独的局外人,由于自身经历以及性格的原因,更容易被别人所控制。他(甚至)特别希望,掌控他的路西恩撒的谎都是真的。”桑顿如此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控制》的写作过程中,他也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首先,确定要写的人物是什么,比如《控制》里写了一位艺术家,那么就要搜集现实生活里艺术家的各种细节,让故事中的人物更加立体、可信。
“如果读者觉得你写出来的信息是对的,那么就会相信你的故事。反之,如果他们觉得你给出的信息跟现实生活相矛盾,那难免会有所质疑。”他说。
其次就要为角色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就是说,他想得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再给他设置一些阻碍,让读者看到角色如何慢慢朝着目标前进。”
来自余华的故事
《控制》并不是桑顿出版的首部作品。
14岁时,他来到北京生活一年,学习汉语。由于对网球感兴趣,便跟随北京网球队进行训练。7年后,他将这段中国经历写成了《美丽的国家》一书。
分享写作缘由时,他曾对媒体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不仅因为喜欢阅读和写作,更因为中国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要从一次旅行说起。12岁那年,桑顿第一次来到中国,跟着父亲游览了很多名胜古迹,看到了故宫、长城以及秦始皇兵马俑,还前往延安,参观窑洞。
《控制》。出版方供图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期间,他又结识了余华等知名作家。从他们那里,桑顿听到了很多故事,也学到了写作技巧。
一个故事来自余华。“他说自己以前特别喜欢一本书,发现没结尾,就试着编故事,补上缺少的章节,但当时没意识到,这恰恰是自己成为走向作家之路的写作训练。”桑顿回忆道。
余华的小说《活着》,是桑顿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首先语言特别美,同时写的故事也十分感人。它让我们深深地体会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很有文化震撼力。”
写作最有趣的部分是构思角色
出版了两部作品后,桑顿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他的回答也很直白,“需要大量的阅读,读得越多,对语言的内化就越到位。”
他并不否认写作可能会很枯燥。在北京师范大学交流学习的那段时间,桑顿记住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并深以为然:写作,可能是你能选择去做的最难的一件事了。
故事大体架构确定后,也许需要经过上千次不停地修改,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相对乏味的。但基本构思完成后,桑顿往往会很有讲故事的欲望,写作就变得容易多了。
“另外对我来说,可能写作中唯一一个不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这件事情需要独自完成,有时候会觉得比较孤独。”他解释道。
不过,他也非常享受写作的过程,“为了写作,我需要去创造、去设想一些东西,构思内心喜欢的角色,这是我觉得写作里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