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3:46:11 来源: sp20241130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特稿: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一位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深秋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层林尽染。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前,103岁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许下心愿: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11月初的昆明,阳光和煦,树影婆娑。莫耶步入“中美驼峰空运纪念学校”——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掌声雷动,孩子们用笑脸和鲜花欢迎曾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英雄。“这样的场面完全出乎我意料,深深打动了我。”百岁老人热泪盈眶,“我愿飞虎队精神代代传承。”
历经岁月,跨越山海,飞虎队故事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友谊与合作的光芒,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并肩而战,也续写着和平时期中美人民友好的新篇章。
令人激动的时刻:温暖复信厚植友谊根基
10月30日的北京,空气中涌动着热烈的气息,莫耶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两度庆祝自己的生日。在中美两国人民的祝福声中,这位见证岁月变迁的百岁老人满怀激动之情。
尤其让莫耶感动的,是他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
不久前,莫耶同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和飞虎队老兵梅尔文·麦克马伦共同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基金会和飞虎队老兵支持推动中美友好交往的情况,表示将传承和弘扬中美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很快,他们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在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收到复信,太鼓舞人心了,这一切太棒了。”莫耶说。
98岁的麦克马伦也难掩激动心情。“习近平主席复信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家中,第一反应是感到荣幸和骄傲。”他说,“我把复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还给我的朋友看。习主席在信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由衷认同。”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这段历久弥坚的“飞虎情谊”。
受习主席复信所鼓舞,应中方邀请,格林、莫耶、麦克马伦及飞虎队老兵后人等一行30多人组成代表团,10月底由旧金山启程,经上海到北京,再到重庆、昆明和广西柳州,一路沿着飞虎队的足迹,重游故地,重温历史,讲述飞虎队往事,传承飞虎队精神,共叙两国人民情谊。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们有很多理由钦佩和尊重中国人民,我们没有忘记他们的英勇。”谈到抗战期间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的情义,1943年来华参加抗战的麦克马伦动情地说,“当我们不幸遭遇机械故障或者被敌人击中而不得不跳伞时,我们知道中国人民一定会找到并救助我们。”
麦克马伦说,8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好始终不变。“在战争年代我们并肩作战,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做永远的伙伴。”
感人至深的瞬间:共同遗产需要代代传承
11月2日,在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上演了一场跨越80年的“三代同框”。美国飞虎队老兵后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小克利福德·隆,一进门就在照片墙上发现了父亲克利福德·隆的照片。看着父亲年轻时的笑脸,再看看站在自己身边同父亲面容如此相像的15岁孙子杰克逊·隆,时光仿佛交汇在这一刻,小克利福德·隆感慨万千,哽咽落泪。
他向记者回忆起父亲的故事:1944年,年仅19岁的克利福德·隆来到中国,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飞虎队员之一,但他战斗经验丰富,被日机击中却幸免于难。“父亲是我们家族的英雄,我们看到他在中国被更多人铭记。”小克利福德·隆自豪地说。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给飞虎队老兵的复信中所说,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11月3日,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前,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成员和学生们共同植下中美友谊树。
肃穆的纪念碑,稚嫩的树苗,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让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嘉兰惠眼中闪动泪花。她说,和孩子们一起种下小树苗的同时,“希望我们也在中美之间种下了善意和友谊的种子,期待它在青年一代心中发芽、成长”。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谭雨姗参加了植树活动。她说,从第一次踏入校门,“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就吸引了她的注意。正是从这块纪念碑开始,她了解到“驼峰航线”和飞虎队的故事。
“驼峰航线”是飞虎队在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过程中,为打破日本对华战略物资封锁,开辟的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因为飞行难度极大,也被称为“死亡航线”,失事飞机残骸甚至堆成了一道“铝谷”。“铝谷讲述了抗战史上的壮烈故事,最为打动我。”谭雨姗说。
远在美国,芝加哥博林布鲁克高中学生卡洛斯·瓜哈尔多也被飞虎队的故事深深打动。10月17日,他在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心大厅,与近200名美国中小学生一起观看飞虎队老照片,聆听飞虎队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故事。他发觉,自己对美中在二战中并肩战斗的友谊欠缺了解,“而这种友谊应该传递下去”。
“飞虎队是中美之间的共同遗产。”格林告诉记者,“可喜的是,中国对这段历史非常重视。遗憾的是,美国青年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格林希望越来越多的美中青少年能参与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去年启动的“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他说,通过对共同历史遗产的学习和了解,两国青少年互相交流,了解彼此,并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携手将飞虎队精神传承下去。
友谊地久天长:双向奔赴续写友好故事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专门设有一个展区,从中国军民帮助飞虎队修建机场的老照片,到美国士兵留给当地居民的铁锅,众多展品都在讲述中美并肩作战、互相扶持的友谊故事。
据统计,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遇险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
“95%的落地飞行员都被中国人救起,只有很少人落入日本人手中。无论美国飞行员的降落伞飘落到哪里,都能得到中国人的救助……”陈纳德将军在回忆录《战士之路》中写道。
此次来华的飞虎队代表团中,戴维·古德里奇是“驼峰航线”飞行员杰克·古德里奇之子。从孩童时期,他的父亲就反复告诉他,中国人民是友好善良的人民,中国是美丽的国度,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并肩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是最坚固的。“父亲的故事和他对中国的热爱,促使我想来中国看一看。”古德里奇说。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嘉兰惠谈起重温飞虎队历史的意义。她说,学习这段历史,可以让中美两国人民意识到,只有搁置分歧,努力合作,共同朝着和平的目标努力,才能为后代缔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战争年代,中美两国人民曾经像家人一样并肩作战,这是我们之间的纽带。”嘉兰惠说,“如今我们可以重新系起这一纽带,逐渐消除分歧。”
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才能建立友谊。去年11月举行的巴厘岛会晤中,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今年以来,从多位美企高管接连来华,到“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举办,从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此次来华重温历史、共叙友谊,到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成功举行……中美两国人民双向奔赴,汩汩善意和深情厚谊为中美友好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要人和人之间能够面对面坐下来,真诚沟通,相互了解,就能达成合作,这也是飞虎队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接待了众多中美参观团的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讲解员蔡杨杰有感而发。
“我认为飞虎队精神的内核就是友谊。”杰克逊·隆第一次来中国,就爱上了饺子和各种他还叫不出名字的美食,更被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民所打动。“中国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我回国后会把这段经历讲给伙伴们听,让他们也来中国看看。”
“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里,飞虎队老兵和师生们同声高唱《友谊地久天长》。优美深情的旋律,述说着中美人民之间这份友谊来之不易,更道出中美新老朋友间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即便经历过二战的艰难时刻我都没有哭。”莫耶一边擦拭泪水一边说,“我感恩能有这次访华之旅。”老人说,这次来华目的已达成:延续飞虎队精神,续写更多美中友好故事,希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地久天长。(参与记者:施洋、王普、王安浩维、吴晓凌、徐静、赵彩琳、孙敏)
(责编:崔译戈、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