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吴孟超生前办公室 女儿吴玲:感觉父亲仿佛还在

发布时间:2024-12-30 11:40:22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上海8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朴素的装修、简单的办公家具、定格在2021年5月22日的老式日历……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门诊大厅二楼,一间没有挂牌的办公室仿佛被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生前的办公室。自2000年7月开始,吴孟超在这个办公室度过了19载春去秋来。

吴孟超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吴老当年随手写下的感悟,小小笔记本上,记录他的心路。( 中新网 记者 陈静 摄)

  今年8月31日是吴孟超诞辰102周年纪念日。31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首次公开吴老生前的办公室。

  吴玲是吴孟超的女儿,坐在父亲曾经的座椅旁边,她对记者说,除了手术,父亲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这里伏案工作。其实,她很少来父亲办公室,即使有事要到办公室找父亲,也是先在外面等候,等父亲处理好事情才能进去。父亲去世前住院期间,有时会到办公室,作为女儿,自己陪他来过几次。看着办公室父亲留下的东西,吴玲触景生情,她说:“感觉父亲仿佛还在。”

吴孟超的女儿吴玲坐在父亲办公桌前,讲述与父亲的相处点滴。( 中新网 记者 陈静摄)

  进门的衣架上挂着一件白大褂,衣襟上别着一枚党徽,这是吴老的工作服。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的吴老随手写下的小纸条、抽屉里放着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小笔记本、书柜里摆放的书籍和厚厚的患者来信、患者和学生赠送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依旧挂在墙上,静静地诉说当年的故事。

  办公室里叠放着数本年代久远的影集:一张张拍摄于20世纪60——70年代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当时珍贵的影像资料。1958年,作为主治医师的吴孟超带领“三人攻关小组”从解剖肝脏、制作标本开始,在艰苦的条件下迈开中国人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步伐。168个肝脏腐蚀标本及肝脏固定标本,由此凝练出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学理论,成为中国肝脏外科解剖学重要里程碑。在他带领下,中国肝脏外科就从“三无”(无教科书,无肝脏解剖理论,无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跻身拥有先进肝胆外科技术的国家之列。

  从1960年成功完成中国第一台肝癌手术到1963年突破“中肝叶切除”的世界手术禁区;从1975年切除世界最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到1983创新提出肝癌“二期手术”概念,从而攻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治疗的世界性难题……吴孟超带领团队不断创造世界纪录。从医77载,医生吴孟超坚持整理患者病例,每一个典型患者的病例,他张贴病灶照片、手写标注患者信息和病理情况,用密封条小心保存……通过厚厚的数本病历相册本,一位国之大医的成长历程可窥一斑。

吴孟超学生沈锋教授为记者讲解相册里的照片。( 中新网 记者 陈静 摄)

  在这间熟悉的办公室里,吴老学生、肝胆肿瘤外科专家、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临床研究院院长沈锋教授翻阅着一本本相册,回忆恩师当年的医学实践与研究、陪着吴老重走回国之路的经历……他说,当年,除了工作,吴老很喜欢与团队医生们、学生们聊天。他是一位爱憎分明,善于交流思想的人,常在不经意之间言传身教。

  墙角的纸箱里放着吴老生前的一些生活用品。其中,一双旧拖鞋很是特殊:两只拖鞋不一样,右边的上面一角被剪开了。原来,这是吴老生前做手术时穿的专用拖鞋。据悉,只有少数亲人和同事才知道,因为常年做手术,吴老每天长时间站立,脚趾一直用力抓地,右脚第二个脚趾头习惯于压在大脚趾上,天长日久,右边脚趾已无法并拢,不得不穿“特制拖鞋”。

  在2019年退休之前,吴老在这间办公室忘我地工作,把自己时间尽可能献给肝胆外科、病人。在这里,他热情接待病人,兴致昂扬地和同行、弟子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现在,办公室的灯不再亮了,但他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灯。(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