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18:22:39 来源: sp20241214
1台机器每小时可筛检30吨大米;1块合成革碳排放量降至一半;1个千亿市场正加速形成……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于去年坐上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第十把“交椅”,正式迈入工业大省行列。
近日,记者探访安徽省多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观察“智”造时代的“皖”胜密码。
一束“智慧”之光
“分选物料:大米;样品纯度:84.67%……”在合肥美亚光电公司的展馆内,工作人员将一盘掺有杂质的大米放入智能色选机中,仅数秒后机器便完成筛选,并通过大米品质分析仪提供出十余种详细参数。
智能色选机数秒即可完成大米筛检(右)。人民网 方经纶摄
美亚光电研发总监尹学亮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智能色选机是该公司的单项冠军产品,每小时可筛选30吨大米,是20多年前的75倍。与过去一台售价达上百万美元的进口色选机相比,国产色选机价格仅需约五分之一。
性能升上去,为何价格还能“打”下来?
“自主创新,必须靠这四个字。”美亚光电副总经理吴明表示,30年来,该公司不断打破技术垄断,填补色选机国产化空白。如今,国产智能色选机可筛选物料已扩展至上千种,并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建设提供支撑。
吴明介绍,依靠在光谱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该公司还实现了医疗器械与色选机并行发展,其自主研发的“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入选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可用于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器械和植入物的精准导航定位。
据了解,2020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三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政策,目前累积培育“三首产品”1679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00亿元,去年新增36项“三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一张“绿色”合成革
亮丽、柔软的合成革,如何变得更“绿”?这是聚氨酯复合材料行业“隐形冠军”——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利股份”)不断探索创新的重要命题。
图为色彩鲜艳的聚氨酯复合材料产品。人民网 方经纶摄
“人造革行业早期主要生产PVC(聚氯乙烯)革,近年来随着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更易降解、环保性能更好的PU(聚氨酯)革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被广泛应用于运动休闲鞋、沙发家居、电子产品、汽车内饰、体育装备等产品中。”安利股份副总经理陈茂祥表示,近年来,该公司在设计、生产、工艺等领域“多管齐下”,投入超2亿元,只为生产“绿色”材料。如,公司采用无溶剂生产工艺,摒弃了传统聚氨酯复合材料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效降低了有机物挥发带来的高单位能耗,能耗减少达56%,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减少约51%。
陈茂祥介绍,依靠技术革新,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专业研发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客户涵盖不同领域的全球知名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向“新”逐“绿”,背后离不开政策的相向发力。安徽省通过“减污+降碳+扩绿”多举措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4家,新认定安徽省绿色工厂150家,全省80%的国家级园区和75%的省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8月,安徽省工信厅会同相关单位联合发文并提出,到2030年,安徽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带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一片“蓝海”市场
从透明液体,到白色颗粒,再到纺织纱线,最后成为运动短袖……这是化学原料PDO(1,3-丙二醇)的“成长轨迹”之一。
华恒生物研究院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中心研发课题组负责人刘勇军介绍,PDO,主要以淀粉糖为原料先经特定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发酵转化,而后再从发酵液中将PDO产品分离纯化出来。公司再将符合标准的PDO商品交付给下游产业链企业做聚合、切片、纺丝、织布等工序,最后可制成聚酯纤维、化妆品、医药等终端消费品。
近年来,生物科技席卷全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2028年,该产业体量将达到近500亿美元。
作为一片奔向未来的广袤“蓝海”,生物制造已成为我国多地争相布局的重要产业之一。当前,安徽省将生物制造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合肥市提出,力争到2026年,建设3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专业产业园区,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集群成势,落地生金。安徽省工信厅副厅长罗文杉表示,未来安徽省将继续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14个万亿、千亿级产业,梯次培育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责编:申佳平、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