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2:01:04 来源: sp20241109
近日,北京大学校报发布文章《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调研学校成绩评定改革推行的情况,此举引发广泛热议。(12月25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GPA”(平均成绩点数)作为目前国内大学最常用也是最关键的评价指标,让不少过来者“又爱又恨”。一方面,它很重要,直接与成绩排名挂钩,既是评定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又是保送研究生的重要指标,对转专业、申请出国留学等均有影响。另一方面,又因“太重要”了,以至于被过分重视——“为了绩点而学习”成为不少学生的主要驱动力。绩点工具化、评价功利化,是当前大学面临的普遍难题,也是一些高校尝试改革的原因之一。
取消绩点能不能给学生松绑?按照眼下一些高校的设想,通过等级制把成绩模糊化,如成绩在同一范围内得相同等级,这种不看具体分数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能让部分学生从“卷成绩”中解脱出来,渐渐把学习重心放回学习本身及素质拓展上。
然而,成绩的模糊化,并不意味着评价的功利性就能得到弱化。相反,如果评价方式仍较单一,或者干脆与新的等级制挂钩,那不过是从“卷绩点”变成“卷等级”——给学生换了一副“枷锁”罢了。
其实,解决绩点问题,本质上还是要逐渐扭转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才是走出优绩主义陷阱的关键。说白了,绩点本身没啥问题,“唯绩点”才是问题。
(广州日报 陈文杰)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