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中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11-27 12:35:51 来源: sp20241127

原标题: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中取得新突破

 张广军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广军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决定》为新时期高校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高校要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己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一是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任重道远,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服务“国之大者”为核心使命,坚持“四个面向”和“四个服务”,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能。

二是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新时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是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战略选择。高校必须主动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和先锋力量,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形成相互促进的倍增效应,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稳抓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建立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加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力度。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加强重大平台谋划布局,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高质量创新链服务产业链。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汇聚全球人才资源;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创新引领,服务国家发展导向,通过实施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等方式,不断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是切实找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将打造优势学科作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发力点,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谋划学科战略前瞻性布局,加强一流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走“综合性、高水平、强特色”学科建设之路,构建“一流引领、体系优化、分类发展、基础夯实、交叉跨越”的高质量学科发展格局。

要扩大工科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碳中和等领域,组织协同攻关,打造标志性成果,建成世界顶尖的工程学科群。要强化医科优势,加强临床医学与健康、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领域攻关,推动医科整体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行列。要筑牢理科优势,持续推动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和引力波探测计划,加强量子信息、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布局,提升解决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科学问题的能力。要建设文科优势,夯实基础性文科,建强应用性文科,加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展性问题的研究。推进交叉与战略前沿学科提升行动,形成学科高质量发展合力。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