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6:48:10 来源: sp20241231
优化工作机制、畅通供需两端,才能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
什么样的技术,有望将放射治疗疗程从1个月压缩到1秒钟内?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长虹控股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展厅里,一台采用完全自主可控技术、提高放疗率1万倍以上的高能射线放疗仪,引来参观者驻足观看。
这台富含“克癌黑科技”的设备,是绵阳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缩影。当地有关院所的科研团队深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长虹控股集团牵头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双方联合成立公司开展医疗装备研制,短时间内把实验室里的先进技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
绵阳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也曾存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张皮”的问题。例如,用于放射治疗的医用回旋加速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维护困难,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负担。而位于绵阳的某科研机构早就攻克了这种装备的核心技术,还闯过了小型化、稳定性等研制难关,却一直没能将其产业化。“产”与“研”的梗阻,可见一斑。如何让更多成果从研究院所的“书架”走向市场的“货架”?
机制创新是关键。绵阳从院所、高校、企业遴选一批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担任“科技助理”,他们一头到院所“挖矿”,一头到企业走访,着力打通成果转化“中梗阻”;建设“云上大学城”和“云上科技城”,在“云端”链接全球优势科研资源和当地院所企业,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在“科技助理”和“云上两城”等机制推动下,一大批重大成果转化落地。实践证明,优化工作机制、畅通供需两端,才能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
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结果、培育是源头。成都高新区启动中试跨越行动计划,拿出50亿元设立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探索“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从成果培育等源头环节上,为科研团队、科创企业悉心“浇水”“施肥”,让科研人员更加安心于创新研发;在中试验证、专业孵化、基金投资等环节,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保障,扶持更多创新“小苗”茁壮成长。从这个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既是院所和企业的“双向奔赴”,也是一座城市和创新的热切拥抱。落地的创新成果,最终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质增效。
放眼川蜀大地,各地各部门正奋力答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这道“必答题”。今年一季度,四川全省登记科技成果1226项、同比增长19.84%;技术合同登记成交7166项、同比增长15.43%,成交金额达476.43亿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好机制、搭建好平台,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就能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紧密握手,看准了就抓紧干,久久为功浇灌“创新花”,定能孕育出更多“产业果”。
(作者为本报地方部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