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1:44:11 来源: sp20250105
中外游客在体验皮影表演。 汪氏皮影供图
观众在工作室观看传统皮影表演《龟与鹤》。
汪氏皮影设计制作的艺术装置云皮影。 汪氏皮影供图
皮影工作室工作人员向观众讲解皮影知识。
汪氏皮影开发的皮影文创产品。
1 画草稿
2 雕刻
3 上色
4 成品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方幕布、一盏明灯,随着器乐声起,造型各异、情态多样的皮影形象上下跳跃、左右腾挪……在漫长的岁月里,皮影戏一直是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娱乐节目之一。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灯影子”“皮猴戏”,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陕西华县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市西城区松树街胡同,便有一间以华县皮影为主题的汪天稳皮影工作室。
华县皮影怎么把工作室开到了北京?在华县皮影戏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氏皮影”第三代传承人汪天稳看来,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了解,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于是,2010年他在北京开设了这间工作室,力图让华县皮影走近更多民众。近年来,这间工作室吸引了8万名游客来此参观体验,其中有三成是外国友人,还有20多名年轻人主动跟着学起皮影。
年过七旬的汪天稳,2023年将北京的这间皮影工作室交给他的00后外孙、“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打理。
皮影传到00后手里,很快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自幼对皮影雕刻和皮影表演耳濡目染的党飞华,敏锐意识到:皮影不该只“藏”在一方幕布后,必须更多地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
线下表演忙,线上吸粉多。短视频的兴起,让皮影戏有了更多与网友交流互动的机会。党飞华除了为前来参观的观众表演传统皮影戏,还编排出“科目三”皮影舞、迈克尔·杰克逊皮影舞等并将其发布到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吸引大量网友关注。不少网友留言:“传承与时尚并存,不矛盾”“这才是最早的‘二次元’”。
对于用短视频宣传皮影、用皮影造梗、将卡通形象做成皮影,党飞华的母亲、“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并不完全理解,但支持儿子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推广皮影。
制作国潮文创产品,与游戏、动漫合作……近几年,汪氏皮影不断进行“非遗+”的新尝试。在党飞华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接触并爱上皮影。只要非遗能嵌入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走出更新、更好、更远的路。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石 畅摄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