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23:59:54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徐婧 杜燕)天安门广场往东30余公里,千年运河之畔,北京文化新地标——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包括“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森林书苑”北京城市图书馆,今年12月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
三大建筑将传承运河文化,赓续城市文脉,在古韵今风交相辉映中持续丰富市民的文化体验。其中,作为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大运河博物馆可满足开放式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礼仪活动、文创配套服务等服务需要,还将设置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
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中,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的“三大建筑”是重要组成部分,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运河元素。“三大建筑”的建筑规模达60万平方米,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图片来源:北京通州发布。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据介绍,三大建筑项目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北邻大运河,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
“运河之舟”的项目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船舶、风帆和水浪三个元素。博物馆项目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由市民共享大厅和主楼两部分衔接而成,其游客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博物馆项目将由首都博物馆运营,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成为城市副中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
首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6.2万平方米,地下3.77万平方米,占地10.24公顷。由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图片来源:北京通州发布。主楼总建筑面积为8249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57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922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34.9米(最高点48米),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钢结构屋盖;观众共享大厅总建筑面积为1720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42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78平方米。
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观众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取自“船”,主楼屋顶造型取自“帆”。主楼建筑高度高于观众共享大厅,五片船帆状的屋顶高低错落,曲线饱满,充满动态力量。主楼立面通过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柔化建筑体量的元素与水系相结合,形成一处类似于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主楼阅览室。图片来源:北京通州发布。为加强公共服务,大运河博物馆的观众共享大厅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餐厅、咖啡厅、报告厅、融合厅、宣教活动等功能空间,可以满足博物馆开放式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礼仪活动、文创配套服务等多类型的观众服务需要。主楼区域主要体现博物馆基本功能,由藏品库房、文物修复、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等区域组成。
结合博物馆业务需求,大运河博物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设置了培训、文创、文化交流等配套服务功能。为提升吸引力,让观众增强对博物馆、文物的理解,结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修复的职能,该馆还将设置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丰富参观体验,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感受运河魅力。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图片来源:北京通州发布。悠悠千载,流淌着的大运河,串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文化地标,讲述生生不息的运河故事。11月13日至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将在京举办。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
本届活动在文化性、合作性、国际性、引领性、群众性等领域迈上新台阶,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邀请“五方合作机制”、天津、河北等多方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并推动运河沿岸城市在文脉流动中共建、在经济流通中共赢、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进一步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影响力、传播力。(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