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位校长、一线教师共话“大科学教育” 短视频让知识普惠进乡村

发布时间:2024-11-24 19:49:19 来源: sp20241124

  3月27日下午,由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科技馆和抖音主办,河南省教育厅协办,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报承办的“科学教育大家谈”活动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夏越、中国科学技术馆副馆长任海宏、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尚字、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光出席并致辞,抖音创作者戴树玺、乡村老师张建涛、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王瑞、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恒作为一线科普教育工作者代表,与150余名校长、教师代表畅聊“大科学教育”,探讨新时期科学教育的创新模式。

  本次活动以2024“流动科学课”科普活动为契机,聚焦全国科学教育现状,共同探讨改革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2024“流动科学课”是由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抖音联合发起,将科学家、科普达人、“云课件”等资源与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大篷车”相结合,给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带去优质科普资源。目前“流动科学课”已在广西、河南完成十所乡村学校的活动,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孙志斌,北京天文馆首席科普专家寇文,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忠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已联动8位抖音知识达人参与授课。

  “张建涛老师带来的科学小实验,让我知道了原来瓶子可以那么听话,皮筋竟然可以上山,普通吸管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中心小学的学生薛欣宜课后对记者表示,“流动科学课”的老师们讲课的方式让她大开眼界。她所提到的张建涛老师,是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的一位科学老师,因在抖音账号@科学小小小实验记录为孩子们演示实验的过程,被媒体关注并走红。

  在“科学教育大家谈”活动现场,张建涛表示自己有时会故意在实验中动手脚,让孩子失败,希望让孩子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在哪。“我发现他们的专注力提高了,能够感受到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增强。”张老师所理解的科学教育,藏在最普通的瓶瓶罐罐实验中,孩子们亲自参与实验所获得的探索能力,他觉得是最需要一线老师们去关注的。

  然而,像张建涛这样的科学老师在乡村是非常稀缺的,面对城乡科学教育的资源差距,作为抖音科普视频创作者的戴树玺提出,利用数字化、新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视频形式的教育会普惠到更多孩子,不只乡村孩子在看,还有乡村科学老师,他们经常在抖音给我留言寻求优质的素材或资源。”戴树玺介绍称,短视频科普触及的人群广泛,能够更大程度实现普惠,他呼吁高校充分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专家院士能投身新媒体创作。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恒在活动中介绍称,2023年我们国家的国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是14.14%,也就是说100个人里只有十几个人具备科学素养,可以想像家长们对科学的认知是不够的,只有整体国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了,才会让孩子们喜欢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从事工作。马老师直言,从师资力量的角度,弥合城乡教育鸿沟需要千千万万个“张建涛老师”,他呼吁在座的乡村校长与教师们充分坚定决心、加强自我科学素养提升。

  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表示,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它也是“双减”工作的一个新里程碑。“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共同构建一个好的小生态,家庭、社会和学校发挥各自的作用,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场所。”王校长非常认可网络平台对科普教育的积极作用,“信息化、人工智能让知识获取很容易,只要我们去做好引导,学生也好,老师也好,都能从中受益。”

  求解未来科学教育问题,几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指出“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学校、家庭、社会整个参与进来,形成常态”,建立“大科学教育”的框架,同时善用时代赋予我们的鲜明的工具——信息化、人工智能,通过网络获取更优质的科普资源。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时间精力的大学老师也要在未来的科学教育当中更多走向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如“流动科学课”活动,将科普的能力传递出去。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