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中的孔子学院(孔院二十年)

发布时间:2025-01-01 10:41:16 来源: sp20250101

许琳(中)与“汉语桥”获奖选手在一起。

许琳(右)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巴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合影。

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海外开展33年,累计考生逾752万。在世界各地不少孔子学院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中文学习者报名参加。

开栏的话:2004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20年来,孔子学院顺应需求开展中文教学,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本版自今日起,推出“孔院二十年”系列报道,讲述孔院故事,以飨读者。

200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我有幸在原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工作12年,度过了一生中最忙碌难忘最具挑战也最有意义的金色时光,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孔子学院从初始到发展也一直伴随着质疑。其中的焦点是,世界各国真的欢迎孔子学院吗?

那么,我讲述的世界眼中的孔子学院故事,相信会有所昭示。

本世纪初,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中国的合作也越发广泛。显而易见,想学中文的人群绝大多数会选择在本土学习。顺应该需求,孔子学院由此诞生。

可是,如何运作孔子学院,国际老牌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经验我们无法照搬。当时我们既缺资金又无经验,根本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唯有另辟蹊径。然而,新路又在何方呢?

2005年3月,我作为上任不久的国家汉办主任,在访问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时,受到时任校长阿兰·罗伯逊教授的热情接待。

他问我:“孔子学院的具体职能和任务是什么?”我回答:“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各国人民在家门口学习中文提供服务和帮助。如根据需求派出教师和提供教材,面向不同类型的人群开展中文教学,等等。”我又说:“申办孔子学院首先要外方自愿提出,中方才会受理,绝不强加于人。”阿兰·罗伯逊点头表示赞同,又问:“申办孔子学院具体条件是什么,怎样运行和管理?”我据实回答:“申办条件有三,一是申办方必须是所在国合法机构,二是须提供教学专用场地,三是须有专人打理日常事务。但是如何运行和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方案。”他想了一会儿,对我说:“我愿意申办孔子学院,西澳大学可以满足你说的3个条件,你派人到这儿来,我们合作共管,就在校园里办一所孔子学院怎么样?”

阿兰·罗伯逊校长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不是一条现成的路径吗?我爽快地响应他的提议,与该校中文系教授席格伦起草了《合作意向书》,并在阿兰·罗伯逊校长和中国教育部领导的见证下签字。这份《合作意向书》的内容很简单,只有3句话——“西澳大学将与中国国家汉办及中国一所大学合作,于二零零五年在西澳大学筹办建立孔子学院。中国教育部及中国国家汉办将尽最大能力支持这个项目。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具体事宜将由中国国家汉办、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处及西澳大学三方具体商议。”根据这份协议,西澳大学与浙江大学顺利合作建立起了西澳大学孔子学院。

是阿兰·罗伯逊校长的金点子,使我们的思路大开,并由此明确了孔子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这就是依托外方机构,实行中外合作,内生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中外双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2005年4月,我第一次访问美国大学理事会,结识了时任大学理事会主席盖斯顿·卡伯顿先生。我和同事们称呼他“老卡”。老卡从1999年起至2012年退休,一直担任大学理事会主席。

大学理事会是美国教育领域最大的非政府性组织,运行的最著名项目包括SAT(学术能力水平考试)、AP(大学先修课程)等。经研究,我们决定借助美国大学理事会推动美国中文教学。此前,卡伯顿先生力主,中国国家汉办已帮助美国大学理事会开发了面向美国高中生的中文AP考试。一见面,老卡开门见山地说:“2004年全美参加中文AP考试人数只有数百人。你看下一步怎么办呢?”我回答:“我们不能就考试论考试,目前美国开设中文课的公办和私立中小学有200所,很多学校想开课却找不到教师和教材,如果不扩大学中文的在校生规模,怎能增加考试人数呢?”老卡表示同意,“但美国大学理事会只有考试职能,不管开课啊!”我说:“我们可以合作设立AP考试优胜者奖学金、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团以及大、中学生访华夏令营等项目,调动学校开课积极性。此外,你们可以了解哪些学校需要中文教师和教材,将数据汇总给我们,汉办来按需派人供书。”这下老卡激动了,连声说:“你的主意简直好极了!”

后来,老卡和我讨论一揽子合作项目,形成了一个为期5年并可顺延的“中国语言文化项目”方案。经过多轮论证,2006年4月,项目签约。该项目10多年来共邀请1万多名美国中小学校长和政府教育官员参加“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组织近万名美国大、中学生参加来华夏令营并向美国派出中文志愿者教师。老卡每年亲临主持“全美中文大会”,不辞辛苦带领美国校长和政府教育官员往返飞越太平洋。

卡伯顿先生曾对我说,他和我一样,真心想为促进中美两国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做点实事。发展中文教学是让美国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抓手,愿意在这方面架起中美之间的桥梁。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是拉丁美洲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2008年7月与中国国家汉办及湖北大学签署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协议,16年来,累计招收学员超过3万人,其中有将近2000人被在巴中资机构聘用,近千人获得奖学金来华深造。这样的成绩要感谢一手促成并始终担纲此项事业的关键人物——孔院巴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先生。他是巴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对中国十分友好。2006年,他到圣保罗州立大学任教。不久便代表大学提交了开办巴西第一所孔子学院的申请书。保利诺当仁不让亲自担任院长,一口气干到现在。他事必躬亲,几乎把除授课外的所有空余时间都投入到孔子学院了。

2016年底,得知我退出一线岗位,他给我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邮件。邮件中说:“感谢有你,成百上千万世界各国人民学着去爱和欣赏中国。”读毕邮件,我心里明白,保利诺邮件中所指的“你”,其深意所指的是孔子学院啊!

波兰雅盖隆大学是一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著名大学。2006年6月,该校建立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意向书签署。通常情况下,从签协议到筹备揭牌开学,至少需要半年,而雅盖隆大学只用了不到3个月。

2006年9月下旬,我到该校参加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孔子学院院长卡皮舍夫斯基教授是著名的外交家和社会学家。孔院之所以快速建成,主要是他自告奋勇担任院长,全力督办的结果。

我一下飞机就赶去学校与他会面。教授精心布置了仪式会场,又热情地带我参观教室。连微小的细节都照顾到了,让我深深感动。次日,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成为重要新闻。活动结束,校长悄声对我说,教授身患骨癌,我惊呆了!原来,3个月前他被查出身体状况不对,但并没放下工作住院。他深情地对我说:“我崇拜孔子,赞同中国的和谐文化。我希望波中两国加强交流,找到用文化解决国际争端的钥匙。因此,我要把余生都献给波兰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7年5月,卡皮舍夫斯基教授因病去世,年仅59岁。病危住院前一星期,他还一直在孔院坚持工作。他临终前亲手栽种的中波友谊之树如今硕果累累,他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是孔子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现年100岁,自2007年起,他长年担任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顾问。2008年12月,村山富市应邀出席第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说:“我期待着孔子学院成为未来年轻人互相学习、加深了解日中文化的场所。日中两国人民要加深相互理解。没有真正理解就谈不上友好。”村山富市的演讲诚挚深刻,上千名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

那次大会也给村山富市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赶赴机场回日本的路上,老人还在回忆参会场景:“我在想,为什么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如同见到自家人那样亲切?现在有了答案,孔子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各国人民既能贡献自己最美好的故事,又能分享别国的教育文化经验,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是肯尼亚著名大学。2005年底,该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20年来,注册学员累计达到22181人次,其中很多人由此改变命运,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教育文化领域的骨干。

茹丝出生于肯尼亚平民家庭,2006年初考入内罗毕大学,成为该校孔子学院第一批学生之一。2006年9月,茹丝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表现优秀,获得奖学金进入天津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学习。2009年,经我提议,茹丝在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演唱,她独唱《天路》,赢得现场观众认可。因为她甜美的歌喉和出色的中文能力,很多企业向她抛来橄榄枝,但2014年硕士毕业,她选择回到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文教师。

她说:“孔子学院如同一棵树,作为一片绿叶,我愿意投身其中,和她一起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绿色遍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孔子学院已走过20年历程。古人云: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的同事们和朋友们肤色、文化背景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推动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崇尚友谊、追求和平。孔子学院所秉持的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所独创的中外双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模式,足以证明她的文化根基深厚,她将继续在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培育下茁壮成长。

(作者为原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

(本文配图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提供)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