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1:13:14 来源: sp20250110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17日至19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作为活动主会场举办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突破文物展示的固有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游客在多媒体互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观展体验。
当前,智慧化已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标配”。AI数字解说员、手机App、数字导览屏等现代智能化方式的大量应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展品的同时,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获取文物的详细信息、动态图文和音视频解说等内容。今天,搭乘数字化的翅膀,一座座网红博物馆涌现,古老文物不断焕发出“青春活力”。
现藏于陕西茂陵博物馆的西汉鎏金铜马,是一件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抓取文物特征并结合其背后的故事,将其设计为战马数字卡通形象——“大丝马”。“大丝马”让文物原型变得生动有趣,深受观众喜爱。
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的汉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也拥有自己的数字形象。技术人员使用数字采集方式制作数字档案,用3D建模技术还原文物样貌,借助动作捕捉、渲染等技术,让观众得以欣赏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仕女风姿,感受“文化+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
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年刚刚落成,该馆运用数字化文物元宇宙展现方式,结合高精度数据处理单元与三维视觉展示系统与方法,打造了“商文明文物元宇宙”。馆方精准扫描商朝器物并将其三维数据汇总至虚拟空间,通过高清LED影音设备,实现元域空间与现实展厅空间的无缝衔接,并以裸眼3D形式在空间中展现。观众无需特殊介质即可沉浸式体验殷商文明。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实物文物,而且可以突破传统展览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更广泛地为观众提供了解商朝文化的全新方式。”殷墟博物馆科技信息部负责人说。
不光是“云观展”,数字技术还让观众与藏品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中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好地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与多家文博机构开展文物采集、博物馆数字化改造和文创合作,采集文物1万余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解析并建成历史文化数据资源库——秦汉历史文化资源云。”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副主任王战武告诉记者,借助数字化技术,游客不但可以线上看到珍贵文物,还能详细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文旅融合的魅力。
上海天文馆正在试水数字藏品——“璀璨橄榄陨铁·伊米拉克陨石”和“世界上最早天文钟的缩比模型·水运仪象台”。为了尽可能完美地将天文学展品“跨界”变为数字文创,上海天文馆的天文专家和设计师在对上述两件展品的数字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细节打磨、反复推敲,通过概念再造、二次设计和3D数字建模等工作,将实物的璀璨和神秘全方面呈现出来。
近年来,河南更是倾力打造“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作为国内首个省级博物馆集群,“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以百度地图精准定位为支撑,通过数字化展馆、高清大图、音频讲解、地图导览等互联网技术和融媒体形式,结合国风手绘地图展现形式,实现了河南省338座博物馆、6600+件文物藏品的线上数字化建设,更有全景馆、3D文物沉浸式体验。这种表现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云上”遨游河南全域博物馆。
从“一眼万年”到“数字为翼”,各大博物馆正阔步迈向更加多元、多彩时代,散发出“永不落幕的光芒”。(记者 孙越 王春 王禹涵)
(责编:方经纶、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