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55:11 来源: sp20241221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赵竹青)7月20日,在“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动中,两位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与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一起,登上讲台为线上线下观众奉上“科普盛宴”。
李德仁生动讲述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团队研制的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在数百公里高空俯瞰到的场景。
“珞珈三号01星是‘东方慧眼’星座的首星。”李德仁期待,2030年自己90岁时,完成“东方慧眼”星座建设,建立空天信息全球实时智能监测网,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
薛其坤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大家领略神奇的超导世界。他提到,电力传输损耗惊人,超导技术的应用有望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在超大电流通过时,普通材质的导线可能瞬间融化,而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仅头发丝粗细,却能在100安培的大电流通过时,做到几乎不发热。
戚发轫深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到中国空间站翱翔天际,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航天画卷。他强调,航天精神不仅是航天人的信仰,更应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在国家需求面前挺身而出,勇攀高峰。
“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表示,“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以来,两院院士通过科普报告、访谈、视频、图书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逾1000场科普活动,足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走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据了解,“科普与中国”数字化管理与科普服务平台也于当天上线并投入使用,将实现院士科普资源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
(责编:赵竹青、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