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海珠经济的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5-01-11 07:38:30 来源: sp20250111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裁判轻触发射器按钮,乒乓球从裁判桌发球器中射出,再到达球员手中。

  从发射器到乒乓球,都来自“海珠智造”。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将乒乓球的公差缩小到毫米级,这意味着乒乓球本身对运动员水平发挥的影响几乎降至最低。

  当乒乓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时,海珠区也交出了表现优异的“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27.8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两大指标增速均居广州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4.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4%,这两项行业指标也领跑全市。

  这些皆是衡量区域经济硬实力的重要指标,凸显海珠经济的成色足、含金量高。

  从广交会开始,海珠就是广州与各国来宾“谈笑有鸿儒”的窗口,时代激荡,人来人往。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依然偏弱、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的大背景下,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折射出身担“大窗口”之责的海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看信心

  “形”“态”相耀,势如破竹

  对于区域经济,人们往往最关心GDP的增长。

  从当下之“形”看,去年一季度开始,海珠GDP增长就势如破竹,到去年底增长达到了8.6%,居全市之首。

  横向来看,上半年,海珠GDP增长6.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海珠今年以来的GDP,一直保持着超6%的增速,与海珠区年初设定的6%以上的预期目标相吻合。

  而这样的全市领先,海珠已连续保持9个季度。不难看出,海珠经济“向上”之形基本确立,有望持续稳定。

  从长远之“态”看,自2019年上半年,海珠GDP突破1000亿元后,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逐年突破110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门槛。

  这让人不禁要问,海珠为何能交出一份如此高质量的答卷?

  当我们凝神细看海珠的各项经济指标时,方知这并非突然“开挂”,而是厚积薄发。

  比如,规上工业1—6月实现总产值264.88亿元,增长14.4%。制造业66.37亿元,增长7.1%。

  这点令人惊讶,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竟然能发展工业,而且发展成色还不错。

  当我们把目光放远,就会发现,在百业待兴的年代,海珠实打实地把工业作为“一号工程”。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中国第一台离心机等均产于此,在广州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曾经的工业猛将选择再造都市工业,推动虎头新能源、森纳仪器仪表等项目有序落地,络鑫服饰、磐玉科技、远想生物等13家新增制造业企业产值增长267.6%,拉动制造业增速3.6个百分点。

  今年,海珠还要在后航道再现当年传奇,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在广州率先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服务型制造业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又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海珠实现营收415.92亿元,增长44.3%。

  近年来,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海珠的抢占先机。在“新质生产力”一词还未成热点时,海珠就已谋划向“新”。

  早在2015年,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破土动工,短短几年间,琶洲不断刷新天际线,变化日新月异,“琶洲速度”令人刮目相看。如今,腾讯、阿里、唯品会、蚂蚁等五大平台型企业快速发展,多个百亿级跨境电商平台项目落地。

  不难看出,全市领先的背后,是海珠在每一个时代节点都先行一步,不断推出“新产品”,勇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看决心

  “产”“才”兼备,布局未来

  读懂海珠经济,既要看当下增速,也要看未来动能。

  在海珠的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超80%。海珠服务业就强在数字经济。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到了19.2%。

  就在不久前,海珠出台《海珠区构建“人人都是数字经济人个个都是营商推介师处处都是数字经济景”全员全域工作格局三年(2024—2026年)行动规划》,动员全区各领域资源力量向数字经济聚焦用力。

  发动全域、全员参与到经济建设当中来,海珠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可见一斑。

  这种决心亦体现在对未来动能的谋篇布局上。

  今年,“人工智能+”行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之一。作为先行者,琶洲再抢抓先机,加快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出台全国首个大模型应用产业发展方案及实施细则。

  截至目前,海珠区已累计进驻行业大模型超50个,汇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近2000家,大部分企业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逐渐实现商业闭环,打造国内领先的营利型大模型应用产业集群。

  就在这个月,供应海珠太古仓食肆的海鲜将由无人机直接配送上门。

  负责配送的企业是广州海沃低空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刚刚落户海珠。

  “海珠提出全岛开放低空经济吸引了我们,这里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非常适合我们企业去做低空物流运输。”广州海沃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冠杰说。

  向天再造新海珠,是低空经济时代海珠的雄心壮志。抢滩低空经济赛道,未来海珠将开展低空经济十大行动,拓展“低空+”跨境飞行、文旅消费等12个应用场景。

  不管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还是低空经济,都凸显了海珠目光长远,打造未来产业的决心。

  决心背后,是“人与产”的深度融合。

  海珠区打造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对重点企业、重点人才、重点平台三张清单靶向收集200多家企业、300多名人才、50多个平台信息。

  今年以来,海珠以图引人,打造环湿地创芯价值圈,引入中科燧原科技、苇创微、显芯等5个高精芯片团队,引进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百度ARM云人才团队2个研究团队,182名库内高层次人才正在对接。

  根据海珠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海珠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83万人,占比为29.04%,高于全国(15.47%)水平。

  不断集聚的人才,持续激发创新的活力,“海纳百川、珠联璧合”人才品牌将愈发闪亮。

  看恒心

  “刚”“柔”兼备,“优”无止境

  在海珠,一个关于地址的故事常被提起。

  曾经,完美日记被一串地址难住了。

  原来,按规定,口红包装盒上要写企业的登记注册地址,但当时完美日记所租赁的园区,地址名很长。

  一个小小的口红盒上,要写一大长串地址,很丑,不符合品牌调性。

  企业犯了难,找到了海珠区的首席服务官。

  首席服务官接到求助后,立刻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和所属街道一起研究,最终通过缩短企业租赁合同经营备案地址,简化了商事登记,也就是工商营业执照的地址,企业烦恼迎刃而解。

  广东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又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2021年底,少和生物选择海珠落地,这是一家合成生物企业。

  合成生物被视为引领生物制造变革和生物经济发展的颠覆性技术,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在加快布局这一未来产业。

  “就像生物版的乐高工厂,基因组就像一个个积木块,我们用工程学的方式去拼接,这就是生物‘智’造。”王斌说道,少和生物希望实现合成生物学代谢病活体生物制剂的快速开发。

  作为初创企业,从事的又是“烧钱”的生物医药行业,少和生物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

  就在艰难之时,海珠的“白衣骑士”出手了。

  去年6月,少和生物获得了海珠区属国企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支持。今年7月,海珠还支持少和生物牵头成立广州合成生物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这些都证明了“海珠合伙人”不只是一句口号,海珠是切切实实地与企业共成长。

  像这样的好故事还有很多,有了好故事,企业不仅择海珠而栖,更舍得砸下“真金白银”。

  今年以来,海珠区共有576个重大投资项目。1—6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增速排名全市前列,连续14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折射出海珠坚持优化营商环境的恒心。

  海珠经济增速的来源,不是“硬打硬进”一味用刚,而是讲究“刚柔并济”的艺术。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灵活运用政策工具伸出援手,是为柔。面对企业资金短缺等多重困难,直接真金白银地帮助其破难题闯难关,是为刚。

  与海珠同频共振的人们知道,这种恒心,才是看不见的主角。

  未来,不畏“行路难”方能乘风再破浪,海珠将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南方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