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9:58:23 来源: sp20241125
【当代文学现场脉动观察】
新时代军旅文学及时回应时代召唤,紧密跟踪强军实践,以宏阔高远的视角、前瞻深邃的思想、灵动飞扬的想象,描摹强军兴军伟大征程,塑造新时代高素质军人形象,生动展现人民军队崭新的精神面貌,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新实践、新成就、新格局要求创作主体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还要有良好的军事素养,更要具备相应的国际视野和科技知识,了解当下引领军事潮流的新技术、新战略、新战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军旅文学之“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在题材内容、思想主旨、观念意识、文学经验、格局生态等方面,都正在经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与拓新,蕴含着新的思想向度、叙事方法与美学空间,亟待新的视域观察、新的观念引领和新的标准评价。
以新的视野传达出雄浑壮阔、崇高伟岸的精神境界
波澜壮阔的时代跨越、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给部队带来深刻变化,也给年轻作家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广阔舞台。近年来,“新生代军旅作家群”的崛起为文坛所瞩目。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6位军队作家中,“新生代军旅作家”占据4席,他们的创作亦呈现出较为新鲜的叙事角度和审美风格。比如,在处理改革大潮带来的思想洗礼、情感冲击和人生选择等新经验时,“新生代军旅作家”普遍采用平视姿态与微距视角,聚焦普通军人的喜怒哀乐,对家庭、亲子、情感等日常经验进行深度描摹,拉近作品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引发深度的思辨与共情。
“新生代军旅作家”的写作内蕴着作家的深层自我,有着独特话语风格和言说腔调;从真切的直接体验出发,将个体命运融入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建构之中;沉潜到现实生活的深层肌理,再返身而出,以跳脱和超越的视角赋予现实生活整体性观感,对人物现实遭际和精神困境报以深切理解和体恤;作品中的人物内心深处有着浓烈的英雄情结,一以贯之地坚守,不因境遇改变而令心灵蒙尘,在经受了种种考验之后,依然不失赤子之心,最终收获精神成长和灵魂升华。
在王凯的《终将远去》《荒野步枪手》《星光》、西元的《坑道里的冲锋》《壁下录》、董夏青青的《冻土观测段》《垄堆与长夜》《在阿吾斯奇》等小说中,我们会读到,主线故事之外,还有作家基于个体经验、情感的抒情表达和思辨议论。在他们笔下,战争历史、军旅现实、军营日常、军人情感都有了一种“陌生感”和“间离效果”。
在当代军旅文学中,人的命运和生命存在的诸种可能越发受到正视和尊重。创作主体力图呈现人在历史转折过程里自发的觉醒,也相信社会事件可以戏剧化地改变人的命运。这种视角和立场的双向互动产生强大的叙事动力:“个人”被解放出来,个体上升为主体,成为叙事主线;以个人命运指称宏阔历史,在重大事件中发现诗化、觉醒的“个人”。于是,协调、统合个体与总体的“双眼视域”为新时代军旅文学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与美学原则。一只眼睛平视有意味的典型人物,复刻真实日常生活;一只眼睛穿透复杂历史,俯瞰辽远大地。“双眼视域”最终合成为对时代、对世界的“总体性”表达。
当下军旅文学更加注重思考和探寻诸如人的生存、精神力量、人性光芒、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宏大命题,以新的视野传达出雄浑壮阔、崇高伟岸的精神境界;不仅描写现实,而且解释现实,不仅传递经验,而且超越经验。由此,作品获得了充分的现实感、概括力和总体性。整体而言,新时代军旅文学对战争历史、军旅生活、军人处境的认知、理解和掘进显露出新的面向与气象,形成一种新的美学范式。
人物身份设定出现“雅化”的趋势
当下军旅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文化人的形象越来越多。不仅是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小说中人物身份的设定也出现了雅化、知识分子化的趋势,这与此前流行的那股以农民军人、“大老粗”为主体的“俗化”浪潮形成鲜明对照。以徐贵祥的长篇小说《英雄山》为例,人物形象设定就与其此前作品拉开相当大的距离。作品集中书写知识分子,人物要么从地方专科学校毕业,要么从军校毕业,显露出战争叙事的一种新趋向。
这种自觉的“雅化”相较于之前刻意的“俗化”,体现出更加强烈的“现代性”观念和立场。“雅”与“俗”的“互见”,标志着新时代军旅文学对战争历史的呈现和探索进入了新的维度。再来看徐怀中的长篇小说《牵风记》。作品将知识分子形象置于前景,处处凸显文化的力量。主人公汪可逾出身于北平一个颇有名望的书法世家。她的出场本身就很神奇,通过演奏古琴让普通群众和官兵听得如醉如痴,甚至入了迷、着了魔。齐竞与汪可逾在黑暗的舞台上探讨古琴演奏技法和相关问题,更显露出齐竞这位解放军指挥员不同寻常的文化背景。《牵风记》对战争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对他们心理和灵魂的深刻解析,将文化、教养、审美之于战争、军队、社会和人的意义提升到了新高度。
庞贝的《乌江引》也是一部浓墨重彩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战争小说。无论是“龙潭三杰”,还是“破译三杰”,他们都是大知识分子。曾局长把破译的密码记录形容为“百美图”,这样一群革命者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还有审美的情怀和趣味,是令人震撼的。这部作品为新时代军旅文学打开了一个新通道,开启了一重新视野,让读者看到战争历史背后的风景,看到如毛细血管般的条条支流是如何推动历史主潮浩浩汤汤、向前奔涌的。
仅就长征这一特定题材而言,此前的虚构、非虚构作品虽已汗牛充栋,但作家仍能依托新近解密的史料,通过新鲜观念、独异视角,深入挖掘创造出新鲜而有意味的文学经验。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空中、新的文化坐标下,军旅文学又将呈现出怎样的面向?在我看来,《乌江引》对中国式英雄的着力探索与表达具有启示价值。小说没有落入西方“孤胆英雄”的叙事窠臼,书写的英雄壮举都是通过众人密切协作,通过前方与后方紧密配合而达成的。英雄人物都是隐姓埋名、无私无我,在破译工作中忘我地牺牲和奉献,这样一种破除个人英雄主义的,甚至是破除小团体的、特殊情义的英雄壮举,或许更符合历史真相。这种中国式情感、中国式英雄的彰显,也是新时代军旅文学应该持续探索和发力的重要向度。
文学门类和品种不断丰富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军旅作家开始参与军旅题材创作。围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强军兴军这条主线,军事科幻小说、军旅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当下军旅文学新的生长点。随着我国工业实力、科技水平的持续跃升,军事科幻这种结合了军事元素和科幻想象的文学类型日益发达,在年轻读者群体中影响日隆。
在网络文学领域,融合战争、策略、工业实力、科技发展等军事主题,与未来世界、时间旅行、外星探索等科幻元素的军事科幻小说,为读者提供了充满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阅读体验。
此外,近年来军旅儿童小说的发展也颇令人瞩目。不少知名作家涉足军旅儿童文学创作,在传统的校园、冒险等题材基础上,开辟出一个较为新鲜的场域。英雄性、崇高感,以及忠诚、勇敢、独立、坚韧等品质,与军旅、军人相关联的精神和审美元素的灌注,彰显出军旅儿童小说独特的题材魅力和审美价值。
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学更加注重以开阔胸襟传递中华文化的正大气象,塑造出富有浓郁中国特色与时代新质的文学形象。新时代军旅文学亦应以更加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人类共通的情感结构,以具有概括性、总体性、超越性的作品参与新时代中国文学乃至思想文化的建构中,进而与世界对话,并且影响世界。
(光明日报 作者傅逸尘系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