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功出海到行稳致远(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聚焦中国科幻)

发布时间:2025-01-07 17:22:21 来源: sp20250107

  核心阅读

  《“三体”IP出海观察报告》显示,海外受访者最喜爱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近八成海外受访者在看完国产剧《三体》后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三体》成为世界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三体》之所以能够实现现象级传播,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就是一部现象级作品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充分重视作品中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效平衡、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只有坚持文化主体性,同时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形成更适合跨文化传播的新语态与新形态,文化出海才能行稳致远

  

  今年8月,根据《三体》改编的VR(虚拟现实)作品正式上线;在此两个月前,张艺谋将执导大银幕电影《三体》的消息发布;2023年,电视剧《三体》在海内外流媒体平台上线播映并引发热议……继2015年科幻作家刘慈欣小说《三体》第一部摘得科幻文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桂冠后,这部讲述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博弈故事的作品,以文学、动画、漫画、广播剧、舞台剧、电视剧、线下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全面开花,也在全球范围开启了持续近10年的现象级传播。《三体》不仅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当代文化IP,也促成了近年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现象。

  亮眼的成绩单

  《三体》的海外传播,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绩:

  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截至2020年底,《三体》第一部英文版以1170家海外馆藏创下中国当代文学译作海外馆藏纪录。截至2023年底,《三体》三部曲累计输出版权35个语种,外文版销量超过350万册,高居中国当代小说海外销量榜首,并先后多次获得外国科幻文学类或分类最高奖项。两个版本《三体》剧集上线海内外流媒体平台,播映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等单位撰写的《“三体”IP出海观察报告》显示,《三体》海外热度在近10年间上升了8倍多,发展曲线一路攀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三体》传播范围不仅涵盖发达国家,也包括众多发展中国家。在传播深度上,《三体》频频登上国外畅销书榜,在国际在线图书销售和阅读平台科幻类作品中,销售数和评论数位居前列,引发持续而广泛的阅读热潮,海外主流媒体给予高度评价。《三体》成功突破了语言文化壁垒,获得了广泛的读者认可和正面反馈。

  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带动中国科幻产业良性发展、走向世界。这部被誉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的作品,引起了各国读者对中国科幻文学的瞩目,加快了中国科幻文学乃至相关产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三体》《流浪地球》等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相继在国内取得成功,海外播映也获得热烈反响,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幻创作和科幻产业倍加关注。继刘慈欣之后,2016年、2023年,中国先后再有两名科幻作家获得雨果奖。2024年,入围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作品达9项,更多年轻作者加入科幻创作行列,科幻作品主题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元,中国科幻创作广阔前景令人期待。哥伦比亚《时代报》刊载《中国科幻文学征服全世界》一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的全球影响。

  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学范例。《三体》立足中国,瞩目世界,放眼未来,用科学知识构建基本设定,讲述了一个人类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危机的故事,体现了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内在融合。其所蕴含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在各国读者中引发广泛讨论,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学范例,在文明沟通对话中强化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三体》海外传播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是新时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缩影。据统计,2022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创新高,超过2200亿美元,是2013年的8倍。在这个背景下,深入研究分析《三体》传播案例,对于全面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推进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无疑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通过艺术创新打造过硬品质,提高文艺作品的语言文化穿透力。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三体》之所以能够实现现象级传播,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就是一部现象级作品。作为硬科幻文学,《三体》广泛涉及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那些脑洞大开、雄奇瑰丽的故事设定大多有着可自圆其说的科学依据,其专业性和严谨性得到科学界认可。作为类型文学,《三体》以光年为单位,以宇宙为尺度,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三体奇观、宇宙闪烁、古筝行动、面壁与破壁、水滴摧毁太空舰队、黑暗森林法则与宇宙社会学、二向箔降维打击太阳系……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原创构想,源源不断地奔涌而出,其所创造的极致化的戏剧性和新奇感,为读者带来了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三体》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其思想内蕴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作者的艺术思维在现实与幻想、科学与人文之间纵横驰骋,在科学史、文化史、哲学史之间穿行,展现了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也正因为《三体》具备非同凡响的思想艺术水准,才赋予其穿透不同语言文化的力量。这启示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只有苦练内功、精益求精、致力创新,打造出独一无二、更具竞争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才有可能具备跨文化传播的巨大穿透力。

  重视作品主题的世界性,自觉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科幻文学本身就是一种“世界文学”,是具有国际传播优势的艺术类型。刘慈欣的科幻写作曾受国外科幻作家影响,海外读者在《三体》中不难找到科幻叙事的共性特征,这种既陌生又熟悉的阅读体验,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这部来自东方的科幻作品。同时,科幻文学在题材内容、主题指向上也具有世界性。刘慈欣曾提出:“在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中,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科幻小说里面的人物,面临的危机往往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三体》故事从中国讲起,主体事件是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数百年间的博弈,其间人类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生存危机,因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故事是虚构的,却包含着与人类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对照映射。人类在不同境遇中面临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令人掩卷深思。而人类在绝望中永不放弃的抗争,“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正向态度,彰显着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辉,而这正是《三体》获得各国读者认可的思想前提。文化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在求同存异原则基础上的互通与共享。在中国文化出海的过程中,只有胸怀天下,具备世界眼光,关注共同话题,回应普遍关切,在文化交流中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新形式、新语态建构当代中国形象。《三体》既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又包含着强烈的本土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小说故事从中国源起和发展,作品中渗透着中国的历史、现实、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小说故事提及的《三体》游戏中,曾出现伏羲、周文王、墨子、嬴政等中国历史人物,他们基于不同文化主张,提出各自的宇宙运行构想以解决三体问题,其中巨型摆锤、人列计算机等宏大意象令人惊叹。小说塑造的汪淼、史强、罗辑、章北海、云天明等具有英雄主义气质的人物,或有各自的性格弱点,却为了拯救地球的共同目标前赴后继。这种具有集体主义指向和奉献牺牲精神的英雄群像,与西方科幻叙事中常见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着明显区别。《三体》中喷涌而出的创意构思令各国读者震撼,在某种意义上或许能够说明,这个曾经孕育出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神话的古老民族,不仅拥有回望历史的丰厚文化资源,也有着看向未来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同样可以展现磅礴恢宏的想象。

  《三体》的海外传播激发了各国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浓厚兴趣。《“三体”IP出海观察报告》显示,海外受访者最喜爱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近八成海外受访者在看完国产剧《三体》后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三体》成为世界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的一张名片。这也启示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充分重视作品中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效平衡、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只有坚持文化主体性,同时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形成更适合跨文化传播的新语态与新形态,文化出海才能行稳致远。

  多措并举,精准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三体》海外传播成功的背后是一系列成功的传播策略。首先是打造高效传播链条,实施精准传播。国内版权代理方打破常规提前翻译全书,其英文译本受到国际专业科幻出版机构认可并得以出版,获雨果奖后顺利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三体》英文版的主要翻译者刘宇昆是知名华裔科幻作家,他的译文精准流畅,为方便海外读者接受,调整了原作章节顺序,加入大量注释以消除跨文化理解障碍。出版社还专门聘请一位母语编辑从读者角度对译文进行调整。《三体》英文版最终成为公认的科幻文学翻译范本。这种翻译策略在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其他版本翻译中基本得到贯彻,为小说进入各区域市场奠定扎实基础。其次是拓展传播渠道,开展立体化营销。出版社专门开设专属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宣传内容。小说频频登陆国际图书节展,出版机构为作者举办见面会、发布会以扩大影响,有效激发了各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总体来看,“造船”与“借船”并行的海外传播策略,让《三体》显著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取得优异出海成绩,也为中国文化扬帆远航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4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