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5:51:34 来源: sp20241128
春播季,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工智能数字人24小时直播带货,远程大数据寻医问诊,数字博物馆引人入胜……数字化技术已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
截至2022年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背后,靠的是人才支撑。
4月1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方案》明确,用3年左右的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部署六大重点项目
如何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集聚效应?
《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等6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将从产业、企业、高校等层面入手,规划未来数字人才的“成长地图”和培育体系,持续优化人才要素结构和发展环境,夯实数字经济“加速跑”的人才“底座”。
近年来,数字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素质与产业相关岗位需求不匹配、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据测算,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新春开工首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激增,新发布职位数量同比增长612.5%。在不少招聘平台,图像算法工程师和架构师薪资排名领先,数字人才成为职场“香饽饽”。
要让机器人“听得懂”“干得对”,离不开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自动化生产线布局建设,必须靠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把庞大厂矿变成“虚拟工厂”,需要数字孪生工程师……
基于此,《方案》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放在6个重点项目首位,提出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构建科学规范培训体系,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计划,每年将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
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
培养数字人才,教育要唱重头戏。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构建符合行业特质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材料智能技术、智能视觉工程等一批新专业已成为高校的新选择,不仅学生青睐,就业市场也普遍看好。
《方案》提出,将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用,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相关专家认为,数字人才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国家出台专门人才计划,通过提升教育培养质量,夯实数字人才供给基础。应强化相关应用专业和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数字人才与创新基地规划布局,尽快形成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培养机制,推动数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佐军建议,应构建多层次数字人才培养体系。要前瞻性谋划数字人才培养,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加强数字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鼓励数字领军企业与高校联合打造“校中厂”“厂中校”等,探索“教学+实训+路演”人才培养模式。(记者 华凌)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