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 村庄宜居宜业(乡村行 看振兴)

发布时间:2024-12-24 15:53:41 来源: sp20241224

  数九寒天,走进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朝阳村,只见道路平坦整洁,耳边传来阵阵工厂车间的机器嗡鸣声,整个村庄涌动着一股热乎劲儿……

  “足不出村就把钱给挣了,现在的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咱村有个好支部。”村民李世江过去常年在外打零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现在夫妻俩在村里的袜厂上班,每个月工资合计1万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金,家庭年收入近20万元。“去年家里又添置了一辆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村两委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000元。”朝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韩丽说,现在全村固定资产超8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变化的关键在产业。人多地少、土地有限,如何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韩丽带领村两委班子发展稻蟹共生的立体综合种养,动员村民以多种形式入股。

  村民一开始心里没底:这模式能行吗?赔了咋办?为了让村民安心,党员干部带头投资。

  第一年,参与的村民每人就拿到了10多万元的分红。看到收益,其他村民纷纷加入……目前,全村5700亩土地已全部流转。“一块田,不光产米,还产螃蟹和小龙虾。”韩丽笑着说,“量多了,质也提升了,我们的有机稻米最高能卖到28元一斤。”

  “土地流转出去后,得让没地的农民在家有活干、有钱赚。”韩丽带着村干部动员在外的“能人”回乡办厂,免费提供土地,主动协调电力等基础设施,帮办各类手续,让坤澳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扎下了根。目前,公司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朝阳村及邻近村400余人就业,每年发放工资超2000万元。

  依托蟹田稻米产业、区位交通便利等优势,朝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牵头成立旅游公司和餐饮公司,党员干部共同管理,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朝阳村还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是村民幸福的“宜居”要求,也是发展旅游的“宜业”呼唤。近年来,朝阳村建立无职党员乡村治理新模式,将30余名党员编入志愿者服务队,从政策宣传到环境保护,从矛盾调解到义务导游,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村里环境好了,日子自然顺心。”李世江说。

  组织强,产业兴,生态好。慕名而来的不只是游客,还有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党政干部。2023年,朝阳村打造的实训培训基地接待学员近2万人次。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余期,接待培训学员8.2万余人次。

  “新建一批游乐设施,再建40亩温室大棚……”说起村子的发展规划,韩丽信心满满,“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琢磨事儿更能干事儿,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朝阳村是东辽县的一个缩影。在双福村,党支部探索建立网格管理长效机制,党员干部及时为村民“搭把手”“解难题”;在大度村,党支部提供技术、对接销路,组织村民在编织袋里种地瓜,用好闲置地块,发展庭院经济……

  现阶段,东辽县共有22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子达60%,全县共为7000余名参与志愿服务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7日 0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