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艰难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26 03:24:42 来源: sp20241126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胡克非

  发于2024.7.29总第115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1年3月,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中,作为唯一候选人的德国人托马斯·巴赫,毫无悬念地成功连任。同年7月,作为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唯一城市,澳大利亚城市布里斯班毫无悬念地获得主办权。

  布里斯班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巴赫公开表示:“当前,已有相关方对2036和2040年奥运会表达了申办意向。而2040年距现在几乎还有20年,我不记得在一届奥运会的前20年里,我们曾处于过如此有利的位置。”

  但事实上,作为4年一届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前景堪忧。整体上,对举办奥运会感兴趣的城市越来越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巴赫本人,早就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危机。

  改变或被改变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离任前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无论是谁接手国际奥委会,都将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如何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维持奥运会的高质量。

  2013年9月,德国人托马斯·巴赫从6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第9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在1976年奥运会上夺得男子花剑金牌的他,也成为第一位曾经夺得过奥运金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奥运学者、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王润斌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巴赫上台恰逢奥运会的动荡时期,自从奥运会选择拥抱商业体育和职业体育,奥运会在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层面都收获了成功,但一些商业体育和职业体育中如假球、黑哨等异化倾向也开始在奥运会中体现,虽然国际奥委会的态度十分坚决,却很难根除。

  另一个隐患则是,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举办成本越来越高,给不少主办城市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甚至有观点认为,成本过高间接剥夺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举办奥运会的资格。所以,罗格曾倡导奥运瘦身,将一些落后且观赏性差的项目踢出奥运会。

  “但由于奥运项目调整关系重大,砍掉和加入新项目都需要艰难的评估和博弈,所以直到罗格卸任,这事都未获推进。”王润斌说。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奥运会面对的更严峻的问题则是,年轻人对于奥运会的热情在降低。最初,国际奥委会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是举办青年奥运会,但从结果上看,于事无补。

  而年轻人热衷的电子竞技多次被呼吁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国际奥委会始终对于电子竞技持有谨慎态度,这让不少年轻人认为,奥运会落伍了,不再和自己当下的生活相关。

  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收藏家侯琨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奥林匹克百年以来最重要的核心宗旨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奥林匹克文化,而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的载体。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就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某种符号化的仪式感。

  保证各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来申办奥运会,保障奥运会如期、顺利举行,是奥运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巴赫曾经提起过自己的座右铭,“改变或被改变”。他不允许奥运会在自己的任期内持续出现衰败的迹象,不断推进改革,哪怕过程中遭受巨大非议。

  项目瘦身的博弈

  从罗格开始,国际奥委会便开始计划在项目瘦身上做文章,因为精简项目可以让奥运会变得紧凑,也直接会让主办国在前期投入和运行中的成本和压力得到缓解。必须对已有的项目进行“断舍离”,是巴赫上任后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夏季奥运会男子项目至少要在四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女子项目至少要在三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同时,该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要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才有可能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对于奥运项目的调整,侯琨有着多年研究,他认为这项工作很难完成。

  “一些我们当下认为观赏性差的项目,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甚至是作为奥运会最初的9个初始项目产生的。通过130年的奥运发展,它们已经有了巨大的参与基数,各国都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布局,这样的项目即便是如今观众不再愿意欣赏,它也很难被赶出奥运大家庭。”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中诞生了9个大项,分别是田径、游泳、举重、射击、体操、击剑、网球、古典式摔跤和自行车。侯琨认为,这9个大项的奥运地位无法撼动。

  “有人说不喜欢举重,但这恰恰是奥运精神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现,人类通过不断训练和比赛,挑战物种的极限,这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所希望传递的内容是相符的。”

  在王润斌看来,除了这9大项目之外,各单项体育协会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较好的运动,也不太容易被赶出奥运会。“比如足球,国际足联已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超级IP,就是世界杯,并且运营出色,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的受众,这样的项目奥委会不仅不能删除它们,反而要尽量确保它们不要退出奥运会。”

  这样一来,可以调整的项目余地本身就不多的情况下,想要调整就变得十分困难。“事实上,以罗格为主导的奥运瘦身计划其实是宣告破产了,在当时奥委会开会讨论部分项目减少的时候,罗格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因为每个项目后面都涉及相关产业、体育教育、国际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王润斌说。

  侯琨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奥运项目中,柔道、跆拳道、拳击、空手道、摔跤等交手类项目近年来的争议较大,不仅参与度较低,还因为交手类项目涉及的比赛执法和裁量规则较为不统一,所以在精简项目的过程中会被反复提起。

  在侯琨看来,部分交手类项目的观赏性还是很高的,比如职业拳击的市场化做得就很出色,但因为迟迟无法和奥运会接轨而饱受诟病。在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撤销对国际拳击协会(IBA)的认可后,国际奥委会没有认可其他奥林匹克拳击比赛管理机构。因此,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将暂时搁置关于是否将拳击纳入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竞赛项目的任何决定。

  “奥委会曾经以棒/垒球的部分场馆闲置为由,在伦敦奥运会中将棒/垒球赶出了奥运会,却在东京又把棒/垒球请了回来,这是因为作为主办国的日本,棒/垒球有着较大的群众基础和市场环境,本届巴黎奥运会中棒/垒球又被踢了出去。目前来看,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棒/垒球还将回来,那这样一搞,可以说瘦身形同虚设。”王润斌说。

  如果不算拳击,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目前已有33个大项,与东京奥运会大项数量持平,比巴黎奥运会多一个大项。

  增加奥运会项目,自然可以提升吸引力、开拓新市场,但也会带来运动员人数规模扩大,给主办方增添负担和压力。届时,倘若国际奥委会坚持将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人数控制在10500人以内,就意味着其他大项需要削减各自的小项和参赛人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新一轮博弈和纠缠。

  相比起2000年悉尼奥运会,如今的奥运会项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两代奥委会主席倡导的“奥运瘦身”计划,已经成为一句空谈。

  降低奥运会举办门槛

  2017年7月11日,前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曾参加了国际奥委会第130届全会,在那届会议上,83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致通过,2024年与2028年两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同时产生。巴黎与洛杉矶,两个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者都没出局。

  会后,杨扬接受采访时表示,巴赫此前一直私下和委员沟通和探讨,虽然仍有委员关心此举是否符合奥林匹克宪章及下一步的程序是否有相关规则保障,但总体来说,委员们对这个决议是理解和支持的。

  杨扬介绍称,未来的申办程序会更加经济、灵活、有吸引力,这样的变化是为了保证奥林匹克发展的稳定,同时为改革赢得时间。

  杨扬所称的便是巴赫的又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也是无奈之举。在巴赫的主张下,奥运会不再规定必须由一个国家举办,允许多个国家或地区联合举办奥运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某些项目赛事放于主办城市以外,甚至主办国以外举办。与此同时,申办奥运会的成本也将减少,国际奥委会考察团考察申办城市的相关费用和申办城市参加国际奥委会活动的部分差旅费,将由国际奥委会承担。这些举措降低了奥运会举办门槛,“小国办奥运”成为可能,同时也可避免在申办过程中出现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

  资料显示,202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退出了申办流程,奥斯陆、克拉科夫、利沃夫和斯德哥尔摩中途放弃了申办冬季奥运会;而汉堡、波士顿和罗马放弃了举办夏季奥运会。

  2024年夏季奥运会,只有巴黎和洛杉矶两个城市竞争,并且似乎没有城市对2028年奥运会感兴趣。最终在巴黎拿到2024年的主办权后,巴赫说服洛杉矶拿走2028年的主办权。

  2021年,通过类似的策略,唯一的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获得了203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为了继续吸引观众,巴赫还提出了削减申办和承办奥运会的成本,避免出现可以预见的潜在危机。

  王润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造成奥运会申办遇冷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包括过重的经济负担、短期的城市环境交通压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下属单项赛事的市场竞争、全球低迷的经济形势等。

  “在奥运会的历史进程中,申办奥运会的国家往往带有比较浓郁的诉求和目的,提高本国知名度、增强国民信心、促进旅游和第三产业发展,这些都是申办奥运会所考量的因素,但随着时代变化,各国对于通过奥运会来实现某种诉求的动力在逐步减弱。”在王润斌看来,这样的变化是历史的必然。从国家层面来看,各国交往和交流如今更多采用经济手段,对于通过奥运会搭建的平台的重视程度没那么高了。

  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在筹办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出现因资金短缺而使得场馆无法如期完工的情况。奥运会结束后,不少奥运场馆被闲置也被该国群众认为是一种浪费,里约和伦敦还曾因为举办奥运会产生过部分社会问题,给当地治安造成了困难。

  王润斌介绍称,美国波士顿、德国汉堡、匈牙利布达佩斯、意大利罗马都是因为“花费高昂”“恐招致巨额债务”等问题而难以得到民众支持,最终放弃举办奥运会,这才导致最后只剩下了巴黎与接棒波士顿的洛杉矶。

  正是因为各国申办奥运会的兴趣逐年下降,巴赫不得不在东道主权益上给予更多倾斜,来激发各国申办奥运会的兴趣。

  无论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增设的棒球/垒球、空手道、滑板、攀岩、冲浪等项目,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的霹雳舞、滑板、攀岩、冲浪等项目,还是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增设的滑雪登山项目,都是在东道主的提议下,增设了新的竞赛项目。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棒球/垒球、棍网球重返奥运会大家庭,腰旗橄榄球和壁球首次入奥,这些都是“东道主优先”的体现。为了东道主而增设项目后,也变相使得“奥运瘦身”计划,彻底泡汤。

  曾有学者表示,奥运会应该固定在一个城市举办,这将使得奥运会的投入和浪费大大降低。王润斌认为,由一个国家和城市固定举办奥运会,仍然是不现实的。竞技体育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奥运会的要求和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意味着任何基础设施都不可能长期使用。固定在一个城市举办,对于奥运会文化传播和交流也会带来障碍。此外,想要找到一个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城市,绝非易事。

  拥抱年轻人

  高举改革大旗的巴赫处处碰壁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年轻人。在巴赫力主提出的《奥林匹克2020+5》议程中,“更年轻”成为奥运会在未来的15项改革中贯穿始终的理念之一。

  巴赫曾公开表示“不能指望年轻人找上门来,我们必须主动作为”。

  王润斌介绍称,从转播方提供的数据来看,近4届奥运会的转播受众,观看人数年龄逐年增大。国际奥委会多年来对奥运五环和奥运会等符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3岁到65岁的被调查人群中,对奥运会的认知呈现出明显下降状态。

  在此背景下,过去更多出现在街头、海滩、公园的滑板、冲浪、攀岩等项目进入奥运会项目。王润斌认为,这些项目具备年轻人中认可度高、组织比赛成本低、赛后场馆利于利用等多种特点,但最终能否让奥运会保持活力,还需要时间进行检验。

  三人篮球项目进入奥运会,也是巴赫力主的年轻化中的一部分。中国奥运代表队已经两次组队参加该项目,并在东京奥运会中拿到了一枚三人女篮铜牌。

  对此,中国三人篮球代表队领队柴文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三人篮球等项目入奥,可以看出国际奥委会在用最大限度去迎合、拥抱年轻人的喜好。

  “相比起传统五人制篮球比赛,三人篮球降低了门槛,比赛进程更多由运动员掌握,既有利于展现球员的技术和判断力,也更容易彰显年轻运动员的性格。在一些篮球基础较弱的国家,这对于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有很大的好处。”

  柴文胜认为,三人篮球在办赛模式上也有优势,“多设置在商业街区、公园、知名地标建筑等人流量高、商业发达、潮流元素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更适合吸引路人观赛,更利于体育运动的传播和推广”。

  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突然宣布将与沙特阿拉伯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合作,于2025年在沙特举办首届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这一重大转向,被不少人视为巴赫面对电子竞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和让步。

  近年来,AI技术异军突起,也受到年轻人追捧。这也被巴赫看中,并纳入奥运会的发展蓝图中。今年5月,国际奥委会在一份声明中解释,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使用一种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监控系统,以保护运动员和官员免遭网暴。该系统将实时监控所有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超过35种语言的成千上万个账号。

  “任何识别出的威胁都将被标记出来,这样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就可以有效处理网暴信息——许多情况下,运动员甚至还没有机会看到这些信息。”国际奥委会说。

  在王润斌看来,但即便是国际奥委会采取了多种接近年轻人的举动,奥运会的影响力仍然在降低。不仅如此,国际奥委会内部暗潮汹涌,在继任者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2025年将卸任的巴赫能否实现他的全部改革目标,目前看仍然是个未知数。

  另外一方面,国际奥委会虽然看上去是个松散的倡导性组织,但很多国家并没有把它当作单纯的NGO组织来看待,而是将其视作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奥运会之所以仍然有其生命力和改革动力,这才是根源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