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51:58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杭州1月25日电 (谢盼盼 童笑雨) “不要让非遗变成‘非常遗憾’”,是已逝著名民俗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乌丙安的名言。在此间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如何让非遗不“遗憾”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王潇婧 摄浙江是非遗大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9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急需保护非遗名录,此外,浙江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居中国首位,非遗保护事业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即使是这样一个“模范生”,在非遗保护传承上,也远没有到“舒口气”的程度。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亟须保护。”浙江省政协委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郭艺道出了她的担忧。
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活”。评价非遗项目是否真正“活起来”,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传承有序且融入当下生活。就这样,非遗文创进入人们视野。
近年来,各界对非遗资源的开发层出不穷,大量非遗文创产品面世。但郭艺发现,投身其中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获利不高,反而备受伤害。
一方面,是他们自主创新开发的产品被盗用模仿,论生产规模,传承人工作室或工坊很难与企业竞争,遑论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商业机构合作,存在权利边界不清的问题,很难获得合理回报。
长此以往,不仅打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积极性,也很难真正让非遗“活起来”,更遑论“火起来”,非遗也变成了“遗憾”。
有部分非遗资源具有文化和商业价值的双重属性,郭艺说,当前市场上缺乏相应知识产权帮扶专业机构,且对知识产权类型和利益边界的界定并不明确,导致乱象丛生。
为此,她建议,要加强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代表性传承人有效知识产权的类型,明确代表性传承人知识产权边界、类型和范围。
“知识产权的应用和运营是代表性传承人实现其知识产权价值有效途径,也是有效解决非遗资源转化利用后回报低、利润薄等痛点的关键。”郭艺认为,要设立专业的服务机构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从而为他们提供科学规划,让其持有的知识产权通过授权、转让、质押、入股等方式实现其权利价值和商业价值。
在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知识产权,助力非遗文创开发的同时,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院长王磊认为,也要助力非遗与多元产业的融合。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王磊以茶文化为例,指出当下人们对茶文化生活化的研究、推广与引领还要加强。
他建议,要推动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打造“茶+经济”圈、发展“茶+空间”、推动“茶+百艺”、建设“茶+文旅”等方式,实现茶与多元产业融合。(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