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2:36:2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北京10月15日电(刘越)万万没想到,一场音乐节,将河南省南阳市推上风口浪尖。
9月29日至10月2日,中原迷笛音乐节在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举行。演出结束后,大量乐迷反映,财物在音乐节露营区失窃。随着相关视频曝光,网友们诧异发现,“顺手牵羊”的竟是当地村民。
其后,从乐迷维权到警方追责,从网友热议到主办方回应,一把舆论的大火将这场已经结束的演出烧得轰轰烈烈。10月5日,迷笛方发布公告,称事件源于网友陈某故意发布虚假消息误导煽动村民。
随着声明发布,一切尘埃落定。至此,关于南阳迷笛音乐节事件的舆论终于偃旗息鼓了……吗?
南阳迷笛音乐节现场图。受访者供图“我们的帐篷,成了村民们的猪圈、葡萄架!”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时至今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南阳迷笛音乐节”,仍会看到网友对于偷窃事件的激烈讨论,甚至存在不少针对南阳乃至河南的地域攻击言论。
“很多外省的网友都在骂我们,我一开始在社交平台跟他人道歉,觉得自己家乡出现这种事情很丢脸。”被群起而攻的南阳本地姑娘莫莉觉得有些委屈:“后来实在忍不住,我就自己坐着哭了好一会儿。大部分南阳人都不是这样的。”
莫莉提到,音乐节的举办地点“绿野独白”属于南阳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的中老年人数量较多,素质良莠不齐:“跟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有些人爱贪小便宜,又受到了有心人的煽动。”
迷笛音乐节露营区。受访者供图莫莉的观点并非个例,网络上关于“村民或许是误拿”的猜测声量不小。迷笛乐迷卢永奇告诉记者,当时处于音乐节散场状态,现场混乱,“下雨之后全身泥泞,好多人的帐篷包括物资本来就不要了,村民过来把游客丢弃的东西捡走,可能一不小心就把旁边的东西也拿走了。”
然而,事件亲历者张思源对此不以为然:“误会?这绝对不是误会,这就是那帮村民为了牟利进行的盗窃!”
“10月3日凌晨,陆陆续续有一大帮村民通过不同的方式潜入露营区,搜刮甚至是明拿。我们制止他们,他们居然还接着拿。后来警方缴获的物资是整车的。”张思源十分愤慨:“我就被偷了几百块钱的东西,有些人的手机、电脑、贴身衣物和行李都被偷了,连家都回不去。有些志愿者从10年前就在迷笛,他们那些很有纪念意义的手环、照片都没了,偷东西的人觉得不值钱就直接扔掉了。”
“10月3日晚上,警察追到那些村民家里面,发现一些架子被他们搭成了猪圈,一些帐篷的主干被他们架起来,准备种葡萄。”张思源还称,据他所知,许多受害者迄今未收到道歉,也包括他自己:“道歉也没有意义。付出代价的是那个教唆者,其他村民把东西交出来就被放走了。”
当地村民和志愿者对峙。受访者供图同样当面目睹了一些村民们行为的大学生肖奋至今仍非常不满:“我丢了一顶帐篷、两个睡袋、两个防潮垫、一个充电宝、一些衣服,还有零零散散的东西,最夸张的是拖鞋都给我拿走了,总价值600左右。”
“你见过高速公路大货车侧翻后,那些人去哄抢的样子吗?这就是类似的情形。”
据肖奋回忆,涉案村民年龄在40-60岁左右,穿着朴素,被现场游客指责后态度依旧嚣张,言辞激烈:“在我家的东西就是我的”“吵了好几晚,我没睡好,拿点东西怎么了”“我看里面都没人,我寻思没人要了”……
当地村民在游客的行李中翻找。受访者供图“帐篷里面没人就等于没人要,他们不挑,全拿走,拿三轮车拉。”凡此种种令肖奋非常无语:“有一个大妈看到我说帐篷丢了,她让我去拿一个别人的……”
其他受访者也向记者透露,游客的裤衩、吃剩一半的食物和饮料、现场商贩的桌子等“毫无价值”的东西都被扫荡一空,简直匪夷所思——这一切,和“南阳”留给他们的初印象,可以说截然不同。
“我们把游客揣兜里,你们把游客踹沟里”
不少参与了南阳迷笛音乐节的乐迷,都经历了“粉转黑”的过程。
迷笛乐迷木子和朋友在9月30日下午抵达南阳。一下高铁,他就感受到了南阳对这次音乐节的重视:“车站有大海报,有志愿者及直达场地的接驳车,一切交通免费。去场地的路上,门头带LED屏幕的饭店、银行、酒店都在滚动‘南阳欢迎你’之类的标语。”
“第一次发现一座城市能为了和他们并不相关的乐迷,迸发出那么大的热情,特别感动。”
张思源也有同感,刚下高速,他就被道路两侧的欢迎旗震惊了。“我们去的加油站,甚至是公厕旁边都贴满了南阳迷笛的海报。我刚到酒店,工作人员就祝我在音乐节玩得开心,还给了当地的牛奶作为小礼品。”
南阳市区的欢迎标语。受访者供图更难得的是,国庆假期期间,南阳的酒店并未大幅涨价。游客豆豆表示:“酒店很便宜,基本没涨价,而且服务特别好。迷笛期间,早餐免费吃,每天晚上酒店门口有刷子、水管可以刷鞋。店长还给乐迷提供了小餐厅,静音耳塞、卸妆水、洗脸巾也都配了,这是我今年住过的最佳酒店。”
据南阳本地媒体报道,为当好此次东道主,南阳市组织了300辆接驳车,并开通了多条接驳专线,市民自发组织了4万多名志愿者为乐迷们服务。当地领导还提出要坚决做到“三不”:不欺客、不涨价、不耍横。
可谁能想到,南阳全市上下把游客“揣在兜里”,结果部分村民把游客“踹到沟里”。张思源摇摇头:“反正我不会再来了。这就是可怕的地方。我知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就是不会再来了。”
除了偷窃事件本身,乐迷们也本能对南阳产生了“水很深”的心理阴影。更有网友质疑:这群村民,到底是怎么绕过安检,进入营地的?
迷笛音乐节现场图。受访者供图“演出场地和露营场地挨着,露营区分为A、B、C三个区,用围挡围起来,只有一个出入口。”迷笛乐迷焦练向记者介绍:“进露营区需要通过购票凭证,扫身份证换手环。村民为什么能进来?我们不太清楚。”
一夜之间丢失了几千元财物的志愿者林龙也表示不解:“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可以进来。场地里面有骑三轮车的大爷大妈在拉客,我进门却被安保大哥拦住了,给他看了工作证才让我进去。”
“门口有安检机和安保人员,村民是通过翻墙进入营地的。”迷笛相关负责人羌臣解释道。他也承认安保方面存在不足:“说实话,我们也始料未及。迷笛在全国举办过这么多场音乐节,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第一次在中原地区办,地方比较大,人也比较多,安保重心都放在了乐迷的人身安全上,可能没有考虑到盗窃这个事情。”
乐迷与中原迷笛组委会人员沟通失物情况。受访者供图截至受访时,羌臣透露,当地警方共接到相关报案73起,落实被盗案件65起。经过公安机关的积极侦办和迅速介入,已抓获一些盗窃者,追回部分财物。
“财物追回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不破不立,中国这句古话讲得蛮有道理。遇到这样的问题后,我们不逃避,吸取教训,多加以宣传,让乐迷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也希望大家增强法律意识。”
与此同时,羌臣直言,这次事件很可能是被有心人放大了。“其实一共就落实了60多起案件,量也不大。还有一些东西比较小,乐迷只做了遗失声明登记。哪个活动不丢点东西?我觉得还是抹黑的人多,对于想搞这种地域黑的人,我们严厉禁止和打击。”
如何拯救迷笛音乐节后的南阳?
无论是迷笛方的“严厉打击地域黑”,还是南阳市民面对刻板印象的争辩,都很难改变当下南阳的尴尬处境。
作为排名河南省2022年GDP前三的城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南阳在文旅赛道上野心勃勃。9月29日晚,在中原迷笛音乐节开幕式上,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永亮曾表示:要让迷笛音乐节在南阳扎根十年。
被誉为“中国摇滚音乐黄埔军校”的迷笛邂逅千年古城南阳,本该是一场传统与时尚的交流碰撞,也是为南阳发展文旅文创产业提供新机遇的最好抓手。据南阳本地媒体报道,此次音乐节给南阳带来每日超4万人次的外地游客流量,大大拉动了文旅消费,“泥巴大战”和“托举轮椅哥”两个热点更是让南阳市正向出圈。
迷笛音乐节现场图。受访者供图然而毁灭比创造往往简单得多。在记者采访的十几位迷笛乐迷中,绝大多数人表示,依旧支持“迷笛”IP,但会慎重考虑是否再来南阳参加音乐节。
官方层面上,迷笛和南阳政府的后续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羌臣直言:“这个事情可能要往下一步去考量,具体要看最终的处理方案。事情没处理完,也没法往后想。毕竟,这个事件影响挺大的。”
为此,记者致电南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称,“有些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南阳市文旅局也正在研究后续工作。”
一场庞大而低调的自救正在进行。迄今为止,许多丢失财物的乐迷收到了中原迷笛组委会的联系短信,并已经拿到了补偿。记者了解到,乐迷大多通过两种渠道拿到赔偿金:一是在失物群中自发接龙,二是通过扫码登记。只需要拿出自己物品的丢失记录和购买凭证,就能拿到真金白银的赔偿。
乐迷收到补偿截图。受访者供图“那边联系我,让我发物品照片给他们核对,看能不能找到。如果找不到,他们会进行补偿。”肖奋向记者出示了转账记录:“原本我是没打算要钱了,但是他们非要我说个范围。我说那就一半,后来给我打了300。”
卧龙区委宣传部人员向记者表示,给乐迷的补偿金均由南阳当地的爱心企业提供。此外,一年内持本次音乐节购票信息,还能免费游览南阳市卧龙岗文化园和中国月季园。
除了经济补偿,不少乐迷还收到了从南阳寄出的伴手礼,有毛巾、月饼、迷笛手环、艾草贴和眼贴。此前放话“再也不去南阳”的张思源也因此缓和了情绪:“我原来很生气,现在原谅了。因为他们的态度很好,二话没说,直接赔钱。丢东西是一个插曲,我们也得到了心满意足的补偿。”
乐迷收到的伴手礼。受访者供图可以看出,南阳的自救,让部分乐迷选择了原谅。甚至有受访者提出,“资深笛迷没有黑南阳的,我们骂的都是那些偷东西的人。网上的言论看看就行,我们当事人都没说什么,有些网友没素质,‘开炮’开习惯了。”
然而,南阳迷笛音乐节事件并非谁和谁之间能关起门来处理的“家务事”。补偿、周边、情怀或许能打动迷笛乐迷,却很难让所有网友选择“忘记”——而后者,才是真正能让南阳文旅振兴的力量。
在记者就“乐迷补偿问题”致电南阳市各政府部门的过程中,得到的回复多是“不接受任何采访,一切请看官方通告”。此外,在后续宣传上,也能让人感受到当地低调等待舆情消散的处理方式。然而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里,刻板印象的种子一旦埋下,未能及时拔除,很有可能会遍地开花、影响深远。
对于南阳来说,这场自救行动,或许才刚刚开始。(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