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5:48:44 来源: sp20250107
近日,“点读机女孩”视频系“库存视频”“点赞550万的秦岭隧道视频系拼接”等有关短视频造假的话题不断冲上热搜,反映出短视频造假乱象。笔者分析发现,三方面原因导致此乱象久治未决,影响清朗网络空间建设。
一是短视频创作者受利益驱使,无所不用其极。网络空间里,关注等于流量,流量等同于利益。技术赋能下,短视频创作门槛降低,低门槛的进入使得短视频创作者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创作者为了收割流量获取高利,故意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摆拍或者“移花接木”合成视频内容,制作和传播虚假短视频,甚至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之间的界限,营造一种记录真实的感觉,骗取网友关注。如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审结的张某伟、陈某宇利用AI制作视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一案中,二被告人就是以牟利为目的,随意选取网络热点,复制热点新闻的标题、关键词等,利用人工智能合成视频或图文集发布至某网络平台上供人浏览。
二是短视频受众受猎奇心理驱使,助推畸形发展。受众求新、求异、窥视等猎奇心理,被平台算法精准捕捉,并向创作者散发出信号。部分创作者为迎合受众此种心理,故意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夸张搞怪的特效、情感浓重的表达,用以博取关注、激发消费者的幻想和欲望,故而三俗、色情、造假等短视频频出,甚至盛行于网络。相反,这也挤压了优秀高雅作品的生存空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给住院婆婆吃泡面”的造假短视频之所以能火,就在于抓住了人性中的幽微之处,将容易爆发冲突矛盾人际关系中的婆媳矛盾故意渲染放大,以收割流量。
三是短视频平台监管力度有限,惩戒力度轻微。短视频制作周期短、生产数量大,受制于技术滞后及人工缺口,短视频平台面对海量内容,在审核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如某平台对短视频实施“技术+人工”的双重审核制,但算法技术手段只能筛选出重复率较高的内容,人工审核又无法穷尽全部的内容,故而全面高效地甄别出视频是否系造假仍存在困难。另外,对于短视频造假失范行为,除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性受到行政处罚或够罪外,平台可采取的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与造假带来的高利相比,惩罚力度过于轻微。如对于秦岭隧道造假短视频,虽然信息与事实有出入,但未达到编造虚假信息需要被行政处罚的程度,目前仅由平台在视频下方明显标注了“已被证实为谣言,请谨慎识别”的提示,创作者本人并未受到任何处置。
对此,笔者建议:一是提升短视频创作者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媒介素质,转变其唯流量、唯利益论等观念,鼓励其多创作,传播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做好源头治理;二是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强化技术支持,修正算法逻辑体系,严格按照《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加强对账号注册及分级分类管理,对不同的账号、视频采取不同的监管手段和监督强度;三是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培养其甄别判断能力,并鼓励其举报违法违规和低俗短视频,让其参与到对短视频的内容监管中;四是推进短视频治理相关法律出台,将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层次,使网络空间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责编:马昌、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