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营养课|警惕这8个习惯,让你悄悄变成“小糖人”

发布时间:2024-11-14 15:33:47 来源: sp20241114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 实习记者 张瀚允)“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生活让许多人不知不觉变成“小糖人”,如何控制血糖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让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怎样吃主食?4月25日晚,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杭建梅做客《央广营养课》直播间,对以上问题给出了解答。

  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让血糖升高?

  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对于已经是“糖友”的人来说,这些习惯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控制血糖稳定。专家提醒,有这八种习惯的人要格外注意:

  1.喜欢点外卖和吃夜宵

  外卖的食物为了提升口感,通常都是高油、高盐、高糖,重油大火、煎、炸、烤,一些不健康的油还会增加热量,导致人体肥胖,免疫力下降,代谢异常,使血糖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2.喜欢熬夜

  熬夜会破坏人体生物钟,导致代谢节律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促进身体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多,引起第二天清晨的血糖增高。另外,熬夜会影响肝脏的转化和储存功能,使糖代谢异常、血糖升高。如果还忍不住吃宵夜,尤其是吃一些甜食,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3.不喜欢运动

  现代人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手机和电子设备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久坐不动,吃的又多,过多的热量变成脂肪堆积在人体内,使人变胖,脂肪过多也会降低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

  4.运动不规律

  有时间才运动,或者运动量突然加大,对一般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已有血糖异常,尤其是吃了降糖药或打了胰岛素等药物的患者来说,这种不规律运动会导致出现血糖波动,甚至低血糖问题。建议“糖友”日常运动尽可能规律,定时定量。

  5.爱着急上火

  容易着急上火的人,经常情绪波动不稳定,影响身体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能力。生气时,身体会调动储存的糖原,释放肾上腺素等儿茶酚类胺激素,不仅仅升高血压,同时也升高血糖。

  6.拿饮料当水喝

  很多人都不喜欢喝白水,觉得没有味道,喜欢喝一些碳酸饮料或奶茶,饮料中常常含有多种添加剂、色素,防腐剂,且含糖量高。长期大量喝对肝、肾不好,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及肥胖、痛风等疾病。

  7.无糖食品放心吃

  市面上多数无糖食品只是没有蔗糖,可能会用一些代糖来增加口感,但这些食物本身就是由淀粉精加工而成,吃后血糖照样升高很快,淀粉也是糖,并不能认为是无糖而放心多吃。

  8.主食太多太精细

  米面是身体供能的主要来源,但现在的一些精米精面已经在加工中丢失了有营养的胚芽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主要剩下的是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淀粉,在消化吸收后很容易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加工越精细,烹调越稀越烂的主食,越容易被吸收。所以,如果主食吃的太多太精细,就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

  那么,“糖友”应怎样吃主食?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推荐,我国健康的成年人主食类食物推荐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250g-400g。对“糖友”来说,主食摄入量应当个体化定量。

  1.控制主食总量

  糖尿病患者每日的主食摄入量一般应当在普通居民推荐范围的下限,不超过250克,甚至更低,根据个体情况及不同阶段确定每天总量。

  2.注意主食搭配,粗细粮结合

  例如,精米精面可以搭配杂豆类、藜麦、荞麦、燕麦等粗粮,这样更有利于平稳餐后血糖。

  3.主食做干点

  研究证明,米粒的完整性越好,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越慢。长时间熬制的粥,米粒已经开花,血糖生成指数比米饭高得多,因此主食做得干,血糖更易稳定。

  4.先吃蔬菜后吃主食

  研究发现,先吃菜再吃主食,血糖明显降低,波动幅度也减小很多。建议“糖友”先进食一些蔬菜后再吃主食。

  5.进食速度放慢

  进食速度直接影响食物的升糖指数,如果吃得快,肠胃消化吸收就快,血糖浓度就会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而如果细嚼慢咽,延长吃饭时间,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会缓慢吸收,血糖升高也比较平缓,血糖就会相对稳定。

  6.增加摄入的食物种类

  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最有效的方法,将高血糖生成指数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混合,能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完整的一餐最少包含三大类食物:主食、荤菜和蔬菜。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