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0:20:18 来源: sp20241205
身处触屏时代,为什么我们依然流连于“最美的书”?昨天,2023年度“最美的书”揭晓暨《2019—2021中国·最美的书》在沪首发。正值中国“最美的书”评选20周年,25件获奖作品将“出海”参与德国莱比锡装帧界“奥斯卡奖”的202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近年来,突出书籍本身的书卷气、文本功效与纸质优势,成了书籍设计的新重心。如何奏好实用与艺术的二重奏?评委之一、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志伟认为,书籍设计应更加关注与文本的互动,而非夸张的工艺形式。将设计手段和表达方式用得恰到好处,懂得克制,创新才有价值。他认为,书籍设计应从“火气”到“静气”,回归“书卷气”原点——注重读者阅读体验,任何抢夺内容的设计都是无效设计或过度设计。谈及二十年间书籍审美发生巨变,评委祝君波认为,如今更多在“美”与“用”之间寻求平衡点,“从前,大多数中国书籍是不讲究‘美’的,而是‘多快好省’赶印出来。此后一段时间,美的意识席卷中国出版业,但过度追求书籍‘艺术性’又置‘成本’于不顾,这同样是不现实的。”当下逐步追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把书籍看作“实用艺术品”。
精心装帧不代表过度装帧,以真诚之心做真实之书,才是让书活过来、让读者与书籍对话的“最美”方式。获奖图书之一《画中有话——平阳木版年画》一反年画类大画册形式,以版式简单、形态小巧、突出刀工与色彩的质感赢得业内好评。书籍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品,而是真切地捧在读者手中的读物。《设计之外》正是“极简设计的代表”,其封面仅印有书籍信息,作者和出版社信息都被隐去;印制工艺上,一反烫金工艺“匀实”状态,把由于试版的不平整导致的字体斑驳状态自然展示出来,微妙的创新让每位读者的书都是独一无二的。《燕京传薪录——中法汉学研究所未刊稿研究》书函是梯形异形造型,一套三本的开本不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审周晨认为,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跟书稿原稿比例关系有关,这样的设计巧思反倒能够拉近读者与原书稿之间的距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与“内敛”也在《拾乐》中体现出轻松闲适的意境。
阅读的舒适度与体验感,往往也在于视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融合。比如,中国香港新锐设计师麦启桁认为获奖图书《行路观心》封面“摸起来就像踏在雪地上,带来柔和平静之感”,让读者在翻阅中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同书本共呼吸。
据悉,“最美的书”评选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自2003年创立已举办20届,共计471件设计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书”已连续19年向“世界最美的书”报送446种图书,其中有23件作品获奖,2件获金奖。(文汇报记者 许 旸 实习生 孙彦扬)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