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实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06 03:51:16 来源: sp20241206

  【学思践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厦门牢记嘱托,沿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的道路奋力前行,久久为功,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厦门实践”是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理伟力的重要样本,它来自中国,属于全世界,在城市海洋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等领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

  为全球城市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中国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筼筜湖综合治理是厦门早期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本。筼筜湖是海洋深入厦门岛的内湾,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筑堤围湖,周边不断排入污水,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亲自主持推动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工作,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2002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了厦门城市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蓝图,厦门相继开展五缘湾、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综合整治,实施全域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30多年来,厦门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发端,始终坚持源头管控,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注重“关口前移”,推进流域治理、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扩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健全海漂垃圾治理的“海上环卫”机制,从源头上严控和削减陆源污染物,筑牢海洋生态保护屏障;始终坚持系统治理,在全国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开展退垦还海、养殖清退、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一体推进陆域、流域、海湾、海域高水平保护,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始终坚持法治先行,强化法治建设,修订实施了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组建起全国首支有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了海上联合执法的机制。

  厦门海洋生态保护经验已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和认可。筼筜湖综合整治工程获评“东亚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工程,吸引了许多国家前来学习考察,筼筜湖治理经验还被列入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研修课程,面向全球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培训和推广。厦门先后获得“东亚海岸带综合管理杰出成就奖”“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成就奖”。厦门的海滩养护技术被推广应用到泰国、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岸防护工程中。

  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实现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对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防止“建设性的破坏”,他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可持续角度为厦门规划了纵跨15年的发展蓝图,首次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目标,设置了关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题,这些先进理念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初的思路,推动厦门更好地处理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0多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生态立市,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锚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锐意探索“市民园长”“市民湖长”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全体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其作为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加快发展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的体制机制,强化多方协同,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厦门先后获得28项国际级、国家级生态领域荣誉。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推介了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同时,厦门经济产业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厦门实践”谱写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中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早在1986年和1997年,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就先后两次来到厦门军营村,关注这里的环境和发展,指出要“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30多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重构“林—滩—海”红树林湿地,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推动节能降碳增效,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开展全国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推动建设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加速推进生态科技创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始终坚持开放共享,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绿色技术国际合作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科研等领域的合作。

  2017年8月,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被确定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所在地,通过种植580亩红树林,用20年时间完全“吸收”此次会晤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零排放目标。2022年,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在厦门落地,该计划已被列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大科学计划,得到国际科技界的积极响应。“厦门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由全球气候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展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担当。

  (作者:何军明、孙华玉,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