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4:05:43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高凯)一个单一场景、4位主要演员、不断逼近“终极时刻”的钟表、含义丰沛的密集对话——话剧《2:22》中文版日前结束在北京保利剧院的首轮演出。观众在这一方舞台同时感受到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惊悚与契诃夫式对于生活的冷峻剖析,其味悠长。
话剧《2:22》。出品方供图《2:22》原版话剧于2021年8月在英国诺埃尔·考沃德剧院首演,随即成为伦敦西区戏剧作品中的黑马,夺得多个专业奖项,以其在悬疑和惊悚的底色之下对家庭生活的描写、人物情感关系的揣摩和人性本真的探讨收获大批观众。目前剧作已有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制作版本。
此番上演的《2:22》系该剧作的首个中文版制作,由中国年轻戏剧导演张慧执导。
《2:22》的编剧丹尼·罗宾斯具有十分渊博的学识和喜剧表演背景,这也使得他的剧本创作非常扎实,情节巧妙环环相扣。他在《2:22》的故事中埋藏了丰富而缜密的多学科知识,同时其笔下人物又十分生活化,台词犀利不失幽默,日常场景和超自然现象之间的反转碰撞也成为该剧的一大看点。
话剧《2:22》。出品方供图对于此次的二度创作,张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剧本的成熟和扎实成为此次舞台呈现最好的基础,“(原剧本)最打动我的是其对世界的认知,很客观。它没有为了表达某个终极目的刻意地美化或窄化什么人。”在张慧看来,这部戏虽然有悬疑惊悚的元素,但剧中的人物和生活却并不简化或片面化。
在改编中文版的过程中,张慧和她的团队选择尽最大可能尊重原著,力求在保证剧情连贯性和人物性格统一性的同时,让中文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张慧坦言,《2:22》的舞台呈现有着颇多“不一样”,比如舞台始终是一个单一场景,以及非常大量的对话,“全剧本A4纸是90多页,故事发生在一个晚上,人物在不停地对话,前半部分中,甚至没有明显的所谓情节推进,这就需要每一句台词都找到它非常精准的情境,需要演员用最真实鲜活的表演呈现出来,否则就会变得无聊,甚至不知所云”。
“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挖掘每一句对话深层的逻辑和意思,找到途径,如何去真实、鲜活、准确地呈现出隐藏在对话背后的东西,这可能是创作中的难点,但也是工作中十分有趣的部分。”张慧说。
话剧《2:22》。出品方供图在《2:22》中,你来我往的大量对白蕴含了创作者异常丰富多维的思考。欲望、自我、两性关系、社会文明的更迭、人类恐惧的来源等,令原本单一场景的舞台非但不显丝毫单调,更似乎有了无限延展。
信息量颇大的同时,《2:22》的很多台词也涉及了很多心理学和历史文化的内容,包括颇具英伦风格的幽默和调侃方式。谈及如何跨越相关“障碍”,张慧表示,一方面这是个非常当下的剧作,尽管戏里讲的是一对伦敦中产夫妻的生活,但是实际上,由于全球化文化信息的广泛沟通以及网络上频繁的信息交换,很多情景下人们对于彼此的生活并不陌生,“我们非常容易把‘伦敦的他们’当成‘身边的我们’来看,所以我们这次的创作是非常尊重原著的”。
与此同时,张慧表示,此次剧本翻译非常到位,准确地还原了剧本人物在真实生活当中的对话情境。“在二度创作的过程当中,我和演员们一起进一步地去挖掘到底人物此时此刻的规定情境是什么,他/她为什么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在原来的翻译基础上的一些细微调整。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观众听到台词的第一时间,马上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在发生什么,而不是仅仅听到这句话的文字信息。”
话剧《2:22》。出品方供图扎实的剧本、出色的翻译为中文版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导演的细腻和演员的功力亦带来了诸多加成。在舞美视觉上,主创团队也有许多富有巧思的设计,希望能够为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英伦客厅戏剧。
在张慧看来,对于《2:22》的中文版而言,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差异不会造成舞台与观众间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折损,“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好奇,对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细微感受感兴趣的人,是完全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幽默和思辨的”。
对于《2:22》的特别气质,张慧总结称,“喜欢契诃夫的人可能会喜欢看,既喜欢契诃夫又喜欢希区柯克的人,可能更喜欢看”。(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