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战鹰高飞远航(强军路上)

发布时间:2025-01-02 03:24:45 来源: sp20250102

  图①:飞机滑行出动。   马繁荣摄   图②:机务人员检查飞机。   孟向阳摄   图③:机务人员协助飞行员做好起飞准备工作。   孟向阳摄

  又是一个飞行日。

  初秋清晨,天高云淡,旭日冉冉升起。场内机棚,一架架战鹰整齐排列,昂首而立。

  机翼下,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机务兵戴子策和战友们正紧张地忙碌着,为战机出动做最后检查,眼眸中透出愈发专注的目光。他们来自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

  夏北浩是空军航空机务战线的一面旗帜,以他名字命名的“夏北浩检查法”激励和带动了一代代机务人员的成长。1964年9月29日,空军授予夏北浩“机械师尖兵”荣誉称号。2007年8月,空军授予夏北浩生前所在中队“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荣誉称号。

  60年来,夏北浩精神感染着无数机务官兵无私奉献、矢志空天,为人民空军建设发展不懈奋斗。

  “要像夏北浩一样,用颗平凡心,干件不凡事”

  “夏北浩!”“到!”在“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正门前,新兵们整齐列队。当中队长点到夏北浩名字时,战士们铿锵有力地答“到”,让夏北浩年逾八旬的妻子许执限老人泪湿眼眶。

  “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生命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红色条幅在风中猎猎飘动。新兵宣誓仪式后,许执限走进中队大厅,缓步将鲜花摆放在夏北浩雕像前。在场人员深深弯腰鞠躬,数十名机务官兵举起右手庄严敬礼。

  从这天开始,年轻的韩祥露正式成为“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的一名士兵。“望着夏北浩雕塑,我和战友们一下子就看到了标准、找到了归属,立志要像夏北浩一样,用颗平凡心,干件不凡事。”韩祥露表示。

  今年9月下旬,空军授予夏北浩“机械师尖兵”荣誉称号60周年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活动来到“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围绕“传承夏北浩精神  争当新时代传人”主题,该旅官兵与夏北浩亲属、一起工作过的战友等携手重温老一辈机务官兵的光荣历史,感悟革命情怀,传承先辈精神。

  “夏北浩生前常常叮嘱战友们,国家把飞机交给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回忆起和夏北浩一起战斗的日子,老战友胡永生打开了话匣子。

  早年战斗机的进气道不像现在这样宽敞,钻进去检查比较费力。冬天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但只要维护飞机需要,身为副团长的夏北浩就会毫不犹豫地脱下大衣钻进进气道。

  夏北浩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条例,在检查飞机时把故障视为保证飞行安全的“敌人”,从不麻痹轻“敌”,力求做到该看的看到、该摸的摸到、该听的听到、该嗅的嗅到。对于飞机上哪些地方容易漏、哪些部位容易裂、哪些零件容易松,他都一清二楚。

  “实践证明,‘夏北浩检查法’大大提高了飞机维护质量,有力保障了飞行安全。”夏北浩荣誉室内,中队政治指导员王慰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夏北浩的光荣事迹。

  “不是每一个英雄都要惊天动地。夏北浩其实就是高度负责,把小事做到绝对认真。”王慰深有感触地说,战鹰翱翔九天,飞行员制胜长空。但每一次安全飞行的背后,都凝聚着机务兵默默付出的汗水和智慧。

  力量代代传承,精神熠熠生辉。中队官兵始终坚守着“当好大国空军天梯,托举战鹰高飞远航”的信念,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2021年中队党支部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宁肯自己辛苦千万遍,绝不让飞行员担半点风险”

  在“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门口,“北浩传人  永立潮头”8个大字非常醒目。

  “一来到中队,我就感觉这个中队和别的单位不一样,官兵们的荣誉感更强、工作标准更高。”该中队机械员孙搏是2023年3月入伍的战士。他读大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部队退役的老机务,上课时经常会提到夏北浩,“来到中队之后,‘夏北浩检查法’就从抽象的理论变成了鲜活的实践”。

  航空机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精细化程度极高的工作,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大错。这就要求机务工作者必须拥有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

  孙搏说起了一位他特别佩服的同事——中队机械员耿幸。那年,耿幸还是个从事一线工作不到半年的新战士,应用“夏北浩检查法”,在11天内连续发现两起较大隐患,荣立三等功2次。

  “做得少不少,天上见分晓。”孙搏说,耿幸在维护飞机时,总是尽可能多做一些、做好一些,细之又细、慎之再慎。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中队常见。“好传统、好氛围,锻造出了好样子。”机务大队教导员娄辉石有感而发,不是每个来到中队的人都熟悉夏北浩,但过段时间,大家就有点像夏北浩了——责任心更强,工作标准更高。

  中队有一名年轻同志,名叫任泽强。有一次安排他去把一架停放许久的飞机擦一擦。他擦飞机时,发现机翼下有一滴新漏的燃油。停放这么久的飞机,怎么可能有新油迹呢?他带着疑惑将油迹擦干,对着油迹位置仔细检查。1分钟、10分钟、1个小时……别人都已经收班了,他还在检查,最终找到症结所在。任泽强因此荣立二等功。

  “作为机务官兵,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一手托着国家财产,要始终睁大发现问题的眼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曾发现和排除故障隐患40余起的机械师高东垒说,就像夏北浩说的,“宁肯自己辛苦千万遍,绝不让飞行员担半点风险”。

  胜利表现在空中,胜利保证在地面。机务兵是飞行员最可靠也是最亲密的战友。

  “那年冬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看到机务战友徒手维护飞机,手已经被冻得通红。我忍不住问,为什么不戴手套?机务兄弟回答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准确地维护和保障飞机。”飞行员汤佳乐讲起与机务战友并肩作战的故事,情不自禁哽咽了。

  “‘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之所以能成为部队换装新机的第一梯队、执行大项任务的尖刀团队,正是因为大家始终像夏北浩一样牢记使命责任,立起最高标准,干好手头工作,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飞机。”该旅副旅长说。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保障办法,才能实现新的进步”

  2021年,戴子策受命参加空军“机务尖兵”岗位练兵比武竞赛。

  为了取得好成绩,戴子策每天早起两小时、晚睡两小时,苦学理论知识,遇到难点,不厌其烦地向科研院所的专家请教。实践操作方面,他更是沉下心来,从打保险丝开始,一遍遍地熟悉流程,丁是丁、卯是卯,一丝一毫都不敢差。最后,戴子策夺得了那次比武的第一名。

  载誉而归的他,却没有松一口气。回到中队后,他一连几天加班到深夜。若干天后,他拿出了一份总结反思报告。报告里不仅写着他的经验教训,更多的是他结合比武竞赛对中队当前保障方法的思考,以及提高保障能力的意见建议。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保障办法,才能实现新的进步。”参与各类任务数十次的戴子策告诉记者,中队始终提醒大家盯着新情况、树立新理念、研究新办法。

  学习力就是战斗力。近年来,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装备加快更新,机务保障领域面临更多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才能跟得上新的节奏。

  部队换装新机,中队是第一梯队。来到兄弟单位,他们勤思勤习。有次业务交流,中队官兵发问:“新机性能更先进,维护也更智能,为啥准备时间更长?”

  分析一番原因后,中队长秦泽感到:“客观因素肯定有,但流程和方法应该有优化的空间。”联想到老一辈探索创造“夏北浩检查法”的经历,秦泽提议:“咱们能不能试着改进?”

  这些话说到了大家心坎里。一时间,这个想办法,那个出主意,从清晨到深夜,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最终,他们将准备时间缩短近1/3。

  “一完成飞行架次,机务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围上来,仔细询问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飞行员王天威介绍,每当把飞机复杂系统当中的一些微小问题对机务人员进行反馈,他们都会高度重视,深入查找症结。

  刨根问底,善于创新。奋飞新时代,他们集智攻关出的19项做法被空军推广,合力研究出21项成果,7项获空军级奖项。

  近年来,“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官兵不只是在幕后保障好每一次飞行起落,还和飞行员一起研究装备性能,提升打赢能力。

  那年,部队参加一场对抗空战竞赛考核,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打赢,中队成立了战法研究小组,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一次训练,中队官兵偶然发现某型雷达具有某种特性,雷达小组经过反复研算和飞行论证,探索出一套全新战法。

  “亘古英雄魂常在,策勉后人壮歌行。夏北浩的优良作风、过硬技术、科学方法将永远激励一代代机务人接续奋斗,托举战鹰高飞远航。”王慰坚定地说。

  (王学峰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3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