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拳、下重手 坚决震慑遏制电诈犯罪

发布时间:2024-11-25 03:27:31 来源: sp20241125

原标题:出重拳、下重手 坚决震慑遏制电诈犯罪

听说缅北“能赚大钱”,李某便通过“蛇头”偷渡至缅甸,向他人承租场地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这一起涉缅北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尘埃落定。

该犯罪集团将“业务”拓展至老挝、尼泊尔等地,对我国公民实施“杀猪盘”、虚假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类型电信网络诈骗。截至案发,境内被骗人员达700余名,涉案金额近亿元。

“去年以来,政法机关集中打击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一大批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今年大批案件将被起诉至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陈鸿翔向记者介绍,人民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持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坚决震慑遏制犯罪。

做好依法审理“有效清存量”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日趋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跨国境作案等特点,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也严重破坏社会诚信。

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整治”作为2024年政法领域重点工作之一。

最高法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落实措施。

“对这类犯罪,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严惩。”陈鸿翔告诉记者,最高法刑三庭组织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重点工作推进会,分析形势任务,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担当作为,“出重拳、下重手”,坚持依法从严,重点做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尤其是涉缅北案件的审判工作,全面提升审判质效,确保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记者了解到,特别针对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刑三庭加强组织部署、多次下发通知、明确任务要求,并深入重点省份调研、强化审判指导,确保案件审判“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一是要求各级法院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全面惩处、准确惩处和全力追赃挽损原则,准确适用法律,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二是要求依法从严打击犯罪集团的组织者、指挥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从严打击幕后“金主”、累犯、惯犯、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蛇头”,以及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犯罪的人员。

三是对在犯罪集团中起次要、辅助作用的低层级人员,被诱骗、胁迫实施犯罪人员,初犯、偶犯,主动投案人员,以及积极配合抓捕首要分子、追缴涉诈资金的人员,依法从宽处理。

今年以来,各地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进一步做好案件依法审理以“有效清存量”,持续做实“能动履职”以“有力遏增量”,对起诉至法院的大批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坚持严格依法办案,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坚持尽最大努力挽回被骗群众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一些普通群众的治病钱、养老钱、上学钱等被追回,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和谐。

切实践行“抓前端、治未病”

电信网络诈骗通常是集团或团伙作案,人员构成复杂、恶性程度不一、地位作用有别。特别是近年以来,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刚毕业大学生受到犯罪集团蛊惑引诱或者欺骗而参与其中,不仅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陈鸿翔告诉记者,一方面,人民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用足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从宽的依法从宽,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体现政策,彰显司法温度。另一方面,注重延伸审判职能,抓实典型案例发布、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赋能诉源治理、社会治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共治合力,切实践行“抓前端、治未病”。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引、警示、教育作用,最高法聚焦重点地区,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推出了10期《反诈反赌人民法院在行动》系列宣传视频,通过鲜活生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案说法,全网阅读量485万余次,微博话题阅读量1925万余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今年春节前,最高法发布8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强调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政策立场,提醒公众以案为鉴,切莫踏入犯罪泥潭,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最高法有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业务庭负责同志接受媒体采访,向社会释放依法从严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强烈信号,警示公众增强反诈意识,提升反诈能力。

在全国各地,人民法院坚持常态化开展反电诈法治宣传,通过“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小法官夏令营”等活动,结合身边案例,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方面引导人民群众增强防诈意识,另一方面帮助其提升法治观念,识别电诈、拒绝参诈。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法律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司法治理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着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一年来,最高法积极推动出台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不断强化法律支撑。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尤其是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形势、新特点,最高法刑三庭工作专班赴云南、四川、江苏、河南、广东、福建等重点省份进行调研、督导,全面梳理、研究解决跨境电诈案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适用法律难题。

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刑三庭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一步明确法律依据,统一裁判尺度,确保依法从严惩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该文件拟近期出台。

当前,帮信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而且是大量年轻人群涉案其中。

陈鸿翔告诉记者,不少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经受不住诱惑、拉拢而陷入犯罪泥潭。据调研情况反映,此类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员是出售、出租“两卡”(手机卡、银行卡)的“卡农”,充当电信网络诈骗等上游犯罪的“工具人”。

因此,针对当前帮信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涉“两卡”类案件众多、在校学生等特殊群体涉案突出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深入开展帮信罪司法治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帮信罪司法治理的调研报告》,并积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

陈鸿翔指出,在全面梳理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刑三庭牵头起草了针对帮信罪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该文件拟近期出台),合理设置入罪标准。在严格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积极推动行政处罚的依法适用,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全力推动帮信罪的诉源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确保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链条打击治理。(记者 王丽丽)

(责编:温璐、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