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0:15:09 来源: sp20250111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诞生”了。成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断推进的时代浪潮中,上海大学在党的百年统一战线工作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近日,“统战新语”实地探访这座历史悠久的学府,探寻其背后的统战故事。
1922年10月23日,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刊载《上海大学启事》。上海大学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2年10月23日,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刊载《上海大学启事》:“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于右任校长题字“上海大学”。这所国共携手创办、中共实际领导的高等学府,由彼时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而成。校址设在闸北区青云路青云里,弄堂门即校门,人称“弄堂大学”。
上海大学旧址。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关心学校建设,或担任校董,或举贤任能,或指导工作。于右任、瞿秋白、邓中夏、邵力子、陈望道等领导学校发展,或延聘人才,或规划学科,或执掌教务。以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施存统、萧楚女、沈雁冰、田汉、蒋光慈等为代表的“红色教授”则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上海大学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东南革命最高学府”。
上海大学旧照(青云里)。作为一所新型大学,上海大学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到1924年2月,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后因校舍不够,学校决定迁址至公共租界西摩路南洋路口。
上海大学旧照(西摩路)。1925年,上海大学成为五卅运动的重要据点,公共租界当局下令上海大学停办。同年6月,学校被英军占领、封锁。学校在老西门勤业女子师范学校建立临时办公室,决定将学校迁至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临时校舍。
上海大学宗旨。1927年4月1日,上海大学靠着募捐的经费在江湾买地建校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下令查封上海大学。随后,该校部分师生转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的新校址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
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合影。自1922年改组立校至1927年被迫停办,上海大学虽然存续时间总计不到5年,而且办学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却在在改革旧教育,冲击反动政治,开拓新教育,推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赢得了“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五四时期之北大,南有五卅时期之上大”等盛誉。
《上海大学周刊》。 《中国青年》。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里,上大师生同舟共济,心系中华,不畏牺牲,开拓前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建国人才,为党的事业、统一战线事业留下火种。
据不完全统计,1924年上海地区中共党员有50个,其中上大31人。1926年中共上大特别支部党员130人,是全上海党员最多的支部。同时,一大批进步民主人士曾在这里学习,如民革先贤邵力子、张治中,民盟先贤胡愈之、陈望道,民建先贤施存统,民进先贤郑振铎、周建人,农工党先贤严信民以及台盟先贤谢雪红等。
上大五卅特刊。1939年,毛泽东同志出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时指出:“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像过去的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也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既联合又斗争——上海大学师生党员按照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守政治底线;
把握规律、讲究方法——中共早期领导人以上海大学为实践阵地,注重党团建设,广泛联系发动群众,摸索统战工作理论方法、领导革命运动;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积极与政治同盟者开展合作,为革命事业凝聚共识力量。
如今的上海大学。时光荏苒。198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市美术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
如今的上海大学。1994年5月27日,在纪念上海解放45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新上海大学组建成立。时任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出任校长,他亲手为上海大学绘就发展蓝图,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
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上海大学已成为上海百年统战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莘莘学子来此求学,成才报国。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