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50:53 来源: sp20241221
“以前我在外面打零工,一个月挣2000块,还不保准。现在,我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能照顾家里,每月至少还有4500块收入!”家住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明澄社区的黄桂珍对记者说。
明澄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年前通过粤桂协作引进一家箱包公司,成为社区里的“微车间”。
“我们公司在县里5个乡镇建了5个‘微车间’,全部设在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公司总部也从广东肇庆迁到了广西上林。”该公司副总经理巫建安说。
在明澄社区,像黄桂珍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有600多人。而这样的乡村“微车间”分散在广西各地,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一县一企+微车间”,是粤桂两省区加强协同发展合力的创新做法,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有需求、当地有资源是这一模式运行的基础。
“以前,我们最大的烦恼是蚕茧收不上来。”广西靖西市一家丝绸企业的负责人谢乃钧坦言,由于当地原料供应不足,发展一度受限。
在粤桂协作机制助推下,靖西市投入广东财政帮扶资金1479万元,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群众种桑养蚕,建设了一批“标准大蚕房”“小蚕共育室”等“微车间”,蚕茧原料问题得到解决。
“如今,全市桑园面积已达18万亩,带动19个乡镇256个村1万多户发展种桑养蚕,鲜茧年收购量已突破200万公斤,企业发展后劲十足。”谢乃钧说。
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激励也是这一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粤桂协作工作队领队邝兵介绍,两省区明确,凡吸纳广西籍特别是协作县农村劳动力不少于10人或脱贫人口不少于5人,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企业,即被认定符合“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共建条件,给予相应奖补。目前,广西已对首批经营发展优、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多、群众口碑好的39个“稳岗就业基地”给予了认定挂牌,各协作县也纷纷出台与“一县一企”有关的奖补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一县一企+微车间”模式,精准对接农民群众需求,稳定就业岗位,在广西各地大受欢迎。
吴静宜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人,曾在广东务工,通过粤桂协作招商引资,返乡投资创办工艺加工品“微车间”。“车间主要加工半成品,再由广东总公司组装为成品,在欧美、日本等地销路很好。目前共有员工48人,其中17人来自脱贫户。”吴静宜说。
“目前,广东、广西两省区发挥‘一县一企+微车间’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作用,已帮助76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赴广东就业38万余人。”邝兵对粤桂劳务协作助力更多群众就业增收充满信心。(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韦继川)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7日 03版)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