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齐头并进汇聚蓬勃生机 中国经济“开门红”带来融融暖意

发布时间:2024-11-01 14:18:50 来源: sp20241101

  央视网消息:1月11日,《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汽车行业、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措施、医疗服务、审计、冬春救助等方面的消息,多方齐发力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我们同时结合其他领域传来的利好消息,看中国经济“开门红”带来的阵阵暖意。

  【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目前,中国汽车已经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增长点,出口带动作用明显。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7%。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流动的中国”蕴含巨大生机活力】

  投产新线,更多地方城际铁路通车。有关我国铁路建设发展的最新情况,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

  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46万公里,建成铁路专用线9000余条,由地方自主运营的广东城际铁路等项目陆续通车。经行政许可的铁路运输企业达到79家。

湖北武汉至西宁直达高铁开通

  1月10日,湖北武汉至青海西宁首开直达高铁,这也是武汉开往青藏高原的首趟直达高铁。

  10日11时45分,G852次列车从武汉站准时发车,驶向西宁。列车沿途经过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天水、兰州等主要城市,跨越1806公里,于当天20点54分到达西宁站,全程运行9小时9分。

  为做好高铁服务, 针对西宁站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实际情况,武汉客运段乘务组提前准备、训练,保证旅客顺畅出行。

  四川天府机场今起实施24小时过境免检

  1月11日起,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实施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便利措施,中转时间较以往缩短近30分钟。

  11日起,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4小时内过境且不离开口岸限定区域的旅客,可免办边检手续。据了解,去年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中转外国人达4.3万余人次。以往直接过境旅客乘坐国际(地区)航班到达天府机场后,均需要先办理值机手续,然后依次办理边检直接过境手续。过境免检实施后,直接过境旅客可免办边检手续,中转时间较以往缩短近30分钟,将提升中转过境旅客通关体验,更加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推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深中通道钢桥面沥青铺装完成

  1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完成钢桥面沥青铺装,铺装总面积38万平方米。同时机电、房建、交安及其他附属工程加快推进,预计今年6月底深中通道将具备通车条件。

  宁夏开通首个铁海联运图定国际货运班列

  1月11日,宁夏—天津港“一单制”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开通。班列具备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等特点,全程运行时间33小时34分钟,较原有模式缩短15小时,该班列的开通将有效保障宁夏国际货运通道的畅通。

  【我国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全球海拔最高抽水蓄能电站——雅砻江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1月11日,雅砻江道孚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这个电站是四川省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项目,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道孚抽水蓄能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0亿千瓦时。电站建成后,将在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新能源科学高效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场址海拔4300米,电站上、下库最大水位差超760米,是我国运行水位落差第二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道孚抽水蓄能电站是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重大项目。目前,该基地已投产水电和新能源装机近2100万千瓦。按照规划,2035年示范基地全面建成,装机容量7800万千瓦,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三峡水库日均补水量创同期新高

  1月11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2023年11月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量创同期新高,充分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同时保障了长江黄金水道安全畅通。

  三峡水库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充分发挥重要水资源调节作用,利用提前蓄好的一库碧水,为长江中下游补水。截至1月10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约67亿立方米,相当于近470个西湖的水量,全力保障长江中下游航运、生活、生态等用水需求。

  据了解,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开发建成了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通过开展六库联合调度,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投产

  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日前在深圳投入使用,平台投用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我国首座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集测试、验证、生产功能为一体,掺氢比例可达20%,压力范围覆盖城镇燃气全部压力运行范围。所谓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其实就是将氢气与天然气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再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进行输送。

  专家告诉记者,氢气和天然气性质不同,天然气管道掺入氢气后,将会给管材、阀门等设备带来一系列安全运行难题。综合平台不仅可针对管输条件的燃气管道以及阀门、连接件、表具等燃气基础设施开展管材氢环境长周期实验,还可针对多种燃气器具及终端应用场景开展适应性研究。

  我国现阶段天然气掺氢利用的比例为3%,欧美部分国家天然气掺氢运输最高比例已经达到20%。

  新闻链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

  考虑到氢能源的独特优势,近期,我国多地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加速发展氢能产业。

  目前,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在氢能的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掌握了一批电解水制氢装置、储运设备和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这些高端装备正逐步推向市场。在氢能制备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华北和西北等地积极推进,电解水制氢成本稳中有降。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林卫斌:我国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装机规模有可能突破1亿千瓦。到2060年,绿氢生产的量有可能接近1亿吨,包括我们用氢能再来发电的装机容量,有可能突破1亿千瓦。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了428座,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合计项目规模达654.5兆瓦。据预测,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届时,在我国专门制氢的用能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2年的1%增长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将达三分之二。

  【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履铿锵】

  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

  记者1月11日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移民管理局从即日起正式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进一步畅通外籍人员来华渠道,更好地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

  5项新举措主要包括:放宽来华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对急需来华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探望亲属及处理私人事务等非外交、公务活动的外籍人员,来不及在境外办妥签证的,可凭邀请函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口岸签证机关申办口岸签证入境。

  外籍人员在北京首都、上海浦东等9个国际机场,推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

  短期来华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探望亲属、观光旅游及处理私人事务等非外交、公务活动的外籍人员,有正当合理事由需继续在华停留的可就近就便向停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签证延期换发补发。

  在华外籍人员因正当合理事由需多次出入境的,可凭邀请函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换发多次入境有效签证。

  中国贸促会:2023年我国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

  中国贸促会1月10日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我国经贸类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超越疫情前水平,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

  2023年我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办展总面积1.41亿平方米,较2022年增长153.3%,较2019年增长8.25%。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与科技类展会在数量和面积上均居各行业展览首位。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举办经贸类展会数量占全国比重为57.35%,总展览面积占全国比重63.27%。

  出国展览方面,2023年中国贸促会共组织举办出国办展78项。出国办展项目场均展出面积、参展公司数量、展位数量分别达到2019年水平的0.97倍、1.33倍、1.2倍。

  300余家企业已签约参加第七届进博会

  日前,《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播影响力报告》发布暨第七届企业展签约仪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活动现场,23家展商集体签约参加第七届进博会,截至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签约参加企业商业展。

  《报告》显示,第六届进博会全年累计曝光量超百亿次,进博会官网全年总访问量超10亿人次,境内外多渠道传播累计覆盖约20亿人次。

  目前,第七届进博会筹办工作已全面启动。当天还举行了第七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仪式,23家企业集体签约第七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截至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签约参加企业商业展。虹桥论坛主题议题设计工作也已正式启动,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全球咨商。

  【科技自立自强彰显磅礴力量】

  我国成功发射天行一号02星

  1月11日11时5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行一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等试验。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26次飞行。

  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月11日下午1时30分,我国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18—20星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研究突破

  一个世纪之前,人类第一次将氦气液化,从此在极低温制冷领域,液氦被广泛使用。我国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在近期实现了无液氦情况下的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该科研成果北京时间1月1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超固态是一种在接近绝对零度时出现的量子物态,我国科研人员在一种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名为“自旋超固态”的新奇物质状态,得到了其存在的实验证据。随后,科研人员利用该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过程获得了94毫开,也就是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实现了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命名该效应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

  据了解,极低温制冷是我国科研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这次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国际上在实际固体材料中首次给出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科研团队未来的工作目标是继续突破极低温的极限,并在未来建成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机。极低温制冷机可以为例如超导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运行环境,并且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多举措保障民生领域“稳稳的幸福”】

  《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1月10日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张。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组赴地方指导冬春救助工作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派出多个工作组,赴黑龙江、山西等17个省份,特别是近期发生地震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地区,实地调研了解灾区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受灾群众过渡期安置和冬季取暖保障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国家药监局:2023年我国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

  记者1月11日从国家药监局获悉,2023年,我国新药好药上市步伐持续加快,全年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创新医疗器械61个,新增批准儿童药品92个。新增批准中药品种11个,发布中药饮片国家炮制规范39个,制修订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57个。(央视网)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