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4:02:14 来源: sp20241228
95后黄希谊这几年有了新称号——“厂妹”。以前她接触的是各式各样的时尚艺术单品,现在说起工业互联网和机械设备如数家珍。
这是她“接厂”的第四年。
20世纪80年代初,黄希谊的爷爷作为一名工程师于退休后创业,在广东佛山开起了生产机械设备的工厂。厂子传到父亲手中,产品开始销往世界各地,生意越做越大。
虽然“最初对机械设备完全没概念”,但黄希谊还是在2020年辞去海外工作,回国接下了“接力棒”,瞄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设计研发,“爆改”传统制造业。她还组建了“厂二代GOGOGO”社群,如今已吸纳了3000余名“厂二代”。
散落在中国各地的传统制造业工厂,支撑起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些厂子大多创办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们走过了老一辈创业者的筚路蓝缕,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名号。这些年,“接厂”的重任陆续交给了“厂二代”甚至“厂三代”。
不过,接手父辈用数十年打拼下来的事业,大多数“厂二代”“厂三代”也领取了新的时代“考题”。
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当下,他们在守业之外,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哪些增长和变革?
接班一路跌跌撞撞
4年前,黄希谊第一次踏进了工厂车间,对于接班一脸懵懂。于是,她花了大半年时间在工厂学习。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可能很困难,但我还是愿意尝试,要把企业的生命力延续下去。”黄希谊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那段时间,她每天早晨8点半到工厂巡厂,参与客户沟通、合作洽谈等,逐步了解了工厂的业务。
和很多传统制造业工厂面临数字化转型一样,怎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转型之路,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黄希谊也发现,传统工厂还面临着老龄化、招不到年轻新员工的问题。
怎么办?爸爸向她科普了大半年的工业物联网概念后,她开始尝试工厂子项目,进行工业软件的开发。工厂位于郊区吸引不到年轻人,那就把工业物联网子公司搬到市中心,让年轻的技术工程师在这里办公,需要进厂调试时,也可以随时出发。
“我们的设备数据都上传了,那岂不是被看光了?”拿着产品雏形来到工厂,从未使用过工业软件的老员工们也会向他们发出疑问。黄希谊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工厂原本负责销售业务的员工懂得如何销售一台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却不知道怎样去销售一套摸不到的系统,甚至很多工厂员工并没有数字化的认知。”
黄希谊坦言,从一个崭新的概念,到真正调整到适配自家工厂设备的工业软件,“走了很多弯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谈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很大的工程量,甚至需要培育市场,等待市场认可”。
现实生活并非“爽剧”。影视作品中“继承者们”光鲜亮丽,毫不费力地签下大笔订单,回归现实却是一路的跌跌撞撞。这些“厂二代”“厂三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开阔了国际眼界,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关也不少。
接厂第一年,梁于祺在原来的社交圈“消失了”。
在广东潮汕专注塑料薄膜生产制造,他们家的企业历经三代传承,年销售额已达40亿元。先后从事了收并购和股权融资相关工作,遇到瓶颈的梁于祺决定回家接班。
“接班时非常不适应,因为工厂业务和我的专业背景南辕北辙。”梁于祺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以前工作环境中都是同龄人,但在工厂,打交道的都是父辈,“年龄上大了两轮”。
她去车间与老技术人员学习了几个月,和他们一起处理生产线上的问题,了解自家工厂的产品列表中的详细信息,“白天工作,晚上继续学习产品知识,周末也不停歇,需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有时候接到客户投诉,是我比较开心的事情。”梁于祺笑称,平时只是纸上谈兵,只有遇到实际生产的问题时,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一次,一家客户工厂在使用他们生产的常规产品时出现了问题,一下子出现了10余吨产品的退货退款。“我们认为进行常规调整后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好调整,直到反复沟通后进入客户工厂的生产车间,才发现是因客户起吊方式发生改变,导致的薄膜松紧调整细节问题。”梁于祺说,生产中往往一个小细节就对结果产生影响,而找到这个细节点需要现场不断摸索和调试。
这两年,她从东莞生产基地的一个市场部经理,晋升为公司副总和集团董事,“在父辈的帮助和公司的支持下,自己的成长也是比较快的”。
让“酒香”飘出“深巷”
在梁于祺看来,自家企业属于包装行业的供应链上游大宗商家,虽然目前的数字化转型并不紧迫,外贸出口却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拓展新的海外市场。”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父辈总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传统制造工厂并不做宣传工作,甚至没有宣传册和官网,可没有这些,又怎样让海外潜在客户了解呢?”
于是,梁于祺寻找了资历深厚的第三方公司制定了营销方案,并邀请长辈们一起聆听。遇到工作人员讲出的新鲜词汇,她还要“接地气儿”地给长辈们解释。听完方案,长辈们决定拿出资金让她去尝试。
“他们最初并不抱希望,认为只是一次‘交学费’,然而营销项目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年半,确实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效果,收获了英国、迪拜和韩国的客户,其中英国和迪拜是之前从未涉足的国家和地区。”梁于祺称。
加入了“厂二代GOGOGO”社群,梁于祺也发现,大部分年轻的“厂二代”家的工厂规模相对较小,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他们正在努力守业与坚持,“不向前进,就是在倒退”。
赵伊丽家的工厂开在浙江桐庐。她的父亲年轻时用一台机器在自己家中起步生产到建起工厂,从生产塑料零件到专注马桶盖制造,凭借良好的产品口碑一路发展到现在的全国领先。
为了接班,赵伊丽出国留学重新学习了品牌营销。她发现,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传统工厂并没有自己的品牌,“10年前,工厂开始为欧洲一家大公司做马桶盖代工生产。我现在也在考虑,即使我们做代工,也要有品牌”。这两年,他们开始自主研发马桶盖。
“马桶盖产品核心在于阻尼器配件,掌握核心配件制造,才能把住产品质量关。”让赵伊丽头疼的是,在了解工厂生产的产品时,并没有多少数字资料供她查看。“许多厂商都对自己的产品有详细的数字化阐述和规格列表,我们什么都没有。”
她开始为老工厂打造新“名片”。“我们生产的产品有哪些款式和型号等,都需要重新描述,这是进行推广的第一步,我们将其整理完毕之后才可以进行外贸。”
这两年,赵伊丽承担起了外贸板块业务。让她感慨的是,“即便父亲并没有外贸的理念,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挖掘新客户确实很困难,但通过展会等形式与潜在客户取得了联系,就已经很好了,其他的慢慢来”。
黄希谊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业软件系统就好比是“Apple Store”,父辈做的是Apple手机的生产,“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就像‘厂二代’与‘厂一代’之间,尽管理念上大有不同,也需要寻找到共同的平衡点”。
同时运营着社群,让她觉得不再孤单了。“大部分‘厂二代’接班后都从大城市来到了工厂所在的二三线城市或乡镇,会有心理落差,也有接班的迷茫。”在她看来,区别于“企二代”和“餐饮二代”等,“厂二代”在负责公司运营、产品营销的同时,更要懂生产,而传统工厂的生产制造十分“重工”,带来的接班难度更大了。
他们时常举办分享活动,探讨外贸、电商、创新等大家都需要面对的难题。不过,“抱团取暖”的同时,合作也在“厂二代”间不断开展。
“有没有做过锌镍合金工艺表面处理方案的供应商?”“有”……黄希谊向记者展示了社群聊天记录,“这样的需求发布与接单,每天都在发生”。
让梁于祺惊喜的是,去年在自家工厂接待了小型的“厂二代”参观交流,今年年初,一名“厂二代”已经向她达成了100吨产品的合同,“这样的合作也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可以向父辈和家人反馈,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大家可以互相支持和帮助,实现合作共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