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0:23:54 来源: sp20241124
什么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让我们和总台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比利时视频博主戴庐可一起到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一探究竟!
大家好,我叫戴庐可,我来自比利时。最近,我在比利时的一个车展上看到了很多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得不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的越来越厉害了。我听说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个小时车程内找到它需要的零部件供应。这次我就从北向南实地看看这个“4小时产业圈”。
第一站我来到了江苏盐城。
探秘盐城电池工厂
为新能源汽车注入“心”动力
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人体,那么它的电池就相当于我们的心脏,我现在就去了解一下。
中国电池企业生产运营总监 苏智杰:你需要穿成我这样,才可以进到我们的车间里面。
戴庐可:我还是第一次参观电池工厂。
电池生产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涂布,将浆料均匀涂敷在导电材料表面。
戴庐可:这有点像刷油漆。
中国电池企业生产运营总监 苏智杰:对,但是这个“油漆”的均匀性要求非常精细,偏差不能超过一个微米。
涂布工序后,正负极片被卷成“极卷”——电池电芯最关键的材料。
中国电池企业生产运营总监 苏智杰:极卷会在这里被裁成一个一个这么大小的极片,做成我们的电芯。
苏工说,为了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工厂特意选址在离整车厂很近的地方。
中国电池企业生产运营总监 苏智杰:离客户近了,客户随时的需求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承接到,运输成本就会比较低,对于提高我们产品竞争力还是很有优势的。
戴庐可:很薄,好重。
苏工告诉我,一台电动汽车里有超过100块这样的电池板,组成一个大的电池包,就放在整个车的底部。
戴庐可:哇,确实有一大块电池。赵工,这么多电池能开多远,能开到比利时吗?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这开到比利时恐怕有点困难,但咱们这有条“比利时路”,你想体验一下吗?
戴庐可:那走吧,“比利时路”我还挺好奇的。
上车!“比利时路” 什么来头?
比利时小伙亲历新能源车耐力挑战
我在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个“比利时路”。我了解到,“比利时路”是由花岗岩石块砌成的凹凸路,主要用于测试车辆的疲劳耐久性。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我们现在来的是强化耐久路,会有比利时路,还会有一些比较大的起伏。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你是比利时那边的吗?
戴庐可:对,我是比利时的,所以我非常熟悉这种路况。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我好多年前出差去过一段时间。
戴庐可:那种石板路,确实广场比较多。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比利时路是蛮有特征的,好像也只有比利时路是这种方式命名的。
戴庐可:其实我看到有比利时这三个字,我就已经很开心。
听赵工说,这个试车场也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支持。为了让车辆测试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大家都在一起努力,我觉得这真的了不起。
深入幕后!
3小时直抵上海新能源汽车设计中心
戴庐可:我们现在在哪?
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助手:当前位置是上海市。
说到上海,我总能联想到时髦、优雅等关键词。听说有不少车企的设计机构都在这里。
戴庐可:你好,陈总。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你好,这是我们的设计中心。
戴庐可:你说这个是clay是吧。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油泥。
戴庐可:有点像巧克力啊,里面真的有一辆车。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全世界各地不同消费者,有的人喜欢线条要硬一点,有的人喜欢线条软一点,实际上你从一张纸、二维空间,你是很难表达的。
戴庐可:艺术还是要用手。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对,这就是为什么油泥模型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如此重要。你有任何想法,你在上面去尝试的话,是非常快的。今天给你一个任务,感受一下你有一个想法,如何在物理世界中做出来。
戴庐可:那我试试吧。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用大拇指推它,用食指弯成这样,拉回来。
戴庐可:我觉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这几年越来越好看了,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非常迅猛,对审美和对设计的提升是非常大的。有技术的赋能,又有整个大环境的一个提升,所以设计会越来越好的。
解锁“最强大脑”
探索宁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车身:戴庐可,戴庐可,抓紧上车。
戴庐可:有车叫我是吗?你好。
车身:上车。
继续向南,我来到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造车版图”的下一站——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研发中心。
中国车企新能源试验工程师 薛鹏楼:庐可,外面现在很热吗?
戴庐可:特别热,特别热。
中国车企新能源试验工程师 薛鹏楼:但是你还是要跟我一起穿一下羽绒服。
戴庐可:羽绒服?大夏天?
中国车企新能源试验工程师 薛鹏楼:你先穿上,我们进去就知道了。
戴庐可:我的妈呀,这是多少度?
中国车企新能源试验工程师 薛鹏楼:零下20℃,感觉怎么样?
戴庐可:你哈口气,都看得出来。
中国车企新能源试验工程师 薛鹏楼:我们会在低温的时候测试电池的性能,看一下它的可靠性、续航怎么样。我们也可以做高温。比如说像这个就是模拟阳光的,我们可以把整个环境上升到60℃,也会模拟大风。
在研发中心,我还看到了汽车研发的好多环节——对驾驶感的调校、对噪音的控制等等。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里的“联合攻坚室”。为了让产品研发更快,许多供应商的研发人员就常驻在整车企业中,只为让一台新能源汽车变得更好。
每分钟1辆车!
走进车间亲眼见证汽车的诞生
中国车企压铸工程师 马阳:非常欢迎你来到压铸车间,压铸车间是新能源产业里面一个比较特殊的车间,在以前传统的汽车制造工艺里面是没有压铸的。因为新能源对轻量化的要求是比较高,才诞生了我们压铸车间。我解释一下这是在产品哪个位置,在我们座椅后排的车身下部,承载着半个车身的重量。
戴庐可:这个原来有多少个零部件?
中国车企压铸工程师 马阳:80多个零件。
戴庐可:80多变成了一大块。
中国车企压铸工程师 马阳:从这个状态到我们的成品96秒。压铸机也是我们宁波本地的制造企业来做的。我们很多的机器的制造企业,还有模具的一些制造企业,在宁波深耕了很多年,正好匹配了新能源对轻量化的要求,所以能把一体化快速建立起来。
戴庐可:我听说是在这边,这些零件被组成完整的一台车,进去看看。
中国车企工厂总装车间高级经理 张宇:我们这个就是利用5G和AI成像的技术来去比对,我们生产的订单和我们装车的实物,来确保我们150万种组合能够装成正确的零件交给我们的客户,目前在世界上绝对是领先的。
戴庐可:这里一个小时这样出来多少车?
中国车企工厂总装车间高级经理 张宇:一个小时可以有60台。
戴庐可:那就是每分钟一辆。
看到一辆辆新车下线,我脑海中的新能源造车图景也越来越清晰。长三角各地分工合作——江苏可以提供电池和道路测试,上海提供设计,浙江进行一体化压铸等,这些最后汇聚到长三角本地整车厂销往各地。
中国车企技术推广高级经理 柳斌:就以咱们所在这个位置为例,我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电池的部分、电机的部分、车身整体冲压的部分,非常迅速就能搞定在一起。我们常说一句话,说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一个维度,所以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从我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整个工业水平的提升。
“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一直‘加电’!”
这次到长三角地区调研,我看到了这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对产业链的齐全印象深刻,而且我们去的每个点之间的车程距离大约只有4个小时。我觉得开新能源汽车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一直加油,哦不,“加电”!
专家解读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李君如:戴庐可看到的“4小时产业圈”,实际上是一个齐全的、比较完备的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在长三角这个地方形成,不是偶然的,如果讲经验,最重要四个字叫“协同发展”,它背后也有四个字叫系统思维。这是中国可以和世界人民共享的经验。新能源汽车的好多技术,我们是通过集成创新形成的,大家一起研究,找到对接的路子。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它反映了中国重视创新,重视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如果说长三角有个中心城,上海是个点,长三角三省一市是个圈,那么它们现在进一步发展到沿着整个长江下游到上游,通过点、圈、带,看到波澜壮阔又亮丽的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中创造的奇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点。(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