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0 17:24:59 来源: sp20241030
【记者连线】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不久前在北京举行。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向非洲派遣援外医疗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在非洲深入发展,一代代中国医务工作者用仁心仁术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在此期间,中医药和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医疗手段也逐步在非洲扎根成长,造福千千万万的非洲人民,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感受到中医药学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医药在非洲圈粉越来越多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周年,援外医疗队派遣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走出国门,扎根全球,造福人类。”曾赴五大洲进行国际交流和教学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会长张虹说,“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共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中国援外医疗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张虹介绍,20世纪70年代,莫桑比克成为四川省援助的对象国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很多教师都曾参与过援莫医疗队。2017年,她和两位同事受莫桑比克卫生部邀请,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不到半年,就在当地开设了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培训班,初级培训主要包括了解全身经络、刮痧、罐法、耳针等内容,中级培训在初级的基础上增加了艾灸和推拿,高级培训则包含全身针刺。他们的目标是推动中医药本土化,通过培训当地的医生、护士和理疗师,教授中医药的适宜技术,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张虹指出,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开始迷上中医药。援莫医疗队的中医每天要给100多名患者针灸治疗,很多民众从清晨就开始在中医诊室前排队。“中医药在非洲很受欢迎,每年来中国学习中医药的1万多名留学生中,大多数来自非洲。”
中国第24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陈召起表示,中国援非医疗队中基本上都有中医师,这些中医师努力推动中医药落地发展,使得中医药逐渐受到当地患者欢迎。位于埃塞的北京医院还开设了中国中医中心,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中国中医中心还开设了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培训当地医生。针灸在埃塞颇受欢迎,埃塞的不少高官都曾接受过针灸推拿等治疗,效果很好。医疗队还利用各种机会到联合国非经委、非盟、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等地宣传中医药知识。
陈召起认为,随着到非洲经商、居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医药在非洲的影响正逐步提升,未来须从法律层面获得保障。目前,在非洲国家中,只有南非对中医药进入该国医疗卫生行业有了明确立法。随着中医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中医药扎根非洲、走向世界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我的使命就是在非洲推广中医”
2023年5月,由陆军军医大学组建的第9批援埃塞军医专家组跋山涉水来到位于东非高原的亚的斯亚贝巴。数月以来,专家组克服当地医疗资源短缺、战乱不断等困难和挑战,为埃塞政要、军队官兵及华人华侨等约1000人次进行中医治疗,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作为军医专家组成员,刘月秋是中方向埃塞派遣的首位中医师,甫一入驻埃塞军区总医院康复科,就受到关注。刘月秋告诉记者:“当地医生对中医很感兴趣,瞬间把我围了起来。有些医生曾短时间学过一点中医知识,能说出‘督脉’的名字,但是对经络循行、穴位准确位置及功效等并没有掌握,他们对中医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充满好奇。”
“我的使命是把中国传统医学在这片非洲土地上推广开来,而这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首先必须使患者受益,疗效才是硬道理。”刘月秋表示,“我同当地医生说,如果遇到出现各类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偏瘫、失语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让他们来康复科找我,但前提是患者必须同意接受针灸治疗。”
一位当地中年女性患者饱受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困扰,不能行走,不能右侧卧及仰卧,严重影响睡眠,康复科的各项物理治疗均无效。尽管患者一再强调“腰和右腿疼痛”,但是刘月秋选择对其手及左腿相关穴位施针,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5天后,患者可完成基本日常生活动作,随后经过治疗重返工作岗位。刘月秋说,中医的神奇疗效在当地医生及患者中广为传播,“圈了很多粉丝”,其中就包括埃塞军区总医院院长等人。
咸培伟是中国第24批援埃塞医疗队的中医师,近一年的援埃塞经历也让他在当地医院小有名气。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兵的军礼和一名孩童的笑容。咸培伟介绍,一名当兵时受过伤的退伍老兵,双膝关节时常疼痛并伴随双小腿水肿。两次诊治后,他的膝关节疼痛就有所缓解,小腿水肿也减轻了,后期又继续治疗了6次,症状基本消失。在最后一次治疗时,他很高兴,郑重敬了军礼才离开。还有一位3岁女孩,因风大没注意保暖,导致左侧面部活动不利,左侧眼睛不能闭合。在3周的对症治疗中,小女孩总是先同咸培伟握手,然后才让医生观察恢复情况。她治愈后发自内心的笑容,令咸培伟久久难忘。
(本报驻亚的斯亚贝巴记者 王传军)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