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1:37:48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吕少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这是记者22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表示,十年来,北京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断优化,8家市属高校和15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外布局,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
同时,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严格执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2.5万余件,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逐步下降,让核心区进一步“静下来”。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走出一条减量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大文化建筑盛装亮相
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城市绿心公园开园迎客,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盛装亮相,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
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落户。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建设。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成为北京文旅新地标。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持续加强。
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理事会、执委会实体运行,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连续举办五届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带动北三县软实力持续提升,为环京地区通勤圈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
刘伯正表示,十年间,京津冀三地持续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区域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坚持发挥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由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共同做大产业增量,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2022年三地研发投入强度为4.28%,比2013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创新带动产出效率持续提高,2022年区域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较2013年基本实现翻倍。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共建怀柔中心、通州中心、燕郊中心,整合天津物质创制海河实验室等8个创新平台形成联合体,加速原创技术成果产业化。
产业链群迸发强劲动力。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举办首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
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交通廊道打造产业发展廊道。提升重点产业平台合作水平。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扎实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近200家优质外资企业注册落地,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亿元。张家口27个数据中心、153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完) 【编辑:刘阳禾】